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粤韵绕古祠悠扬醉人心

2015-10-9 09:49|原作者: 珠江时报

  “贪与不贪不在水,在乎人心正与偏……”一曲原创的《贪泉史话》将千年前清官吴隐之在今日里水西华寺所留下的诗篇再度呈现。在里水,有一群粤曲发烧友和几个私伙局相约开展演出活动,《水乡情》《孔西村礼赞》《南海观翠入画图》等一首首原创粤曲在古老祠堂前唱响。

  祠堂前唱粤曲凸显岭南文化韵味

  “赐我玉食与锦衣,身从地狱转天堂……”在里水镇河村社区梦里水乡创益中心三楼的粤韵轩内,数位村民看着写在白板上的粤曲唱段练习起来,里水曲艺协会成员邓志暖站在旁边,不时予以指点。

  “里水曲艺一直以来都比较活跃,粤曲爱好者、私伙局比较多,可以说里水的粤曲基础比较好。”邓志暖说,20多个私伙局,一群爱听曲的村民,这使粤曲巡演可以经常进行。

  在里水镇文化站的牵头下,“粤韵绕古祠”粤曲巡演活动早在去年便应运而生。为什么会将粤曲和祠堂结合在一起呢?邓志暖认为,一方面,里水镇的古祠堂、古建筑乃至村落的格局保存比较完好,本身就可以充当一个充满乡土气氛的舞台;而另一方面,镇内的私伙局成员平时除了在自己家里、村里的文化室操曲,还会在村中祠堂开唱,既然祠堂本身已经有一帮爱曲之人,何

  不把他们联系起来?

  于是,共同袁氏宗祠、瑶头游氏宗祠、文教德寿堂公祠、大步陈氏宗祠、岑岗黄氏宗祠、草场洪圣古庙……在里水各村居的古老祠堂附近,一群粤曲爱好者身着华美服装,演唱一首首经典粤曲,还将本土原创的粤曲奉上,这就是“粤韵绕古祠”,粤曲与祠堂,两样充满岭南文化韵味的载体相得益彰。

  邓志暖介绍,通常每到一个祠堂进行巡演,是以镇内两个私伙局为主力出节目。“很多私伙局的成员年纪比较大,但依然很卖力,无论化妆、服装、演出都做得很漂亮,观众的反响也很好。”

  唱原创曲目振兴本地曲艺

  如果说去年首届“粤韵绕古祠”是里水私伙局们的“自娱自乐”,那么今年的演出在里水文化站、南海区文化馆的培训之下,晚会的组织、演出的专业性上都更上一层楼。

  “‘粤韵绕古祠’让传统文化能够扎根民间,群众的反响也很好。”南海区文化馆副馆长郑艳芬毫不保留自己对里水这个创举的赞赏。作为区级的文化机构,南海文化馆对“粤韵绕古祠”提供了培训,邀请名家亲自指导私伙局演唱、表演、化妆以及乐队演奏。

  邓志暖表示,培训演出让他们

  更加专业,而此次展演他们更是带来了7支原创新曲,全部围绕里水风土人情而创作,观众将会从粤曲中听到当地历史故事。“比如《展旗峰抒怀》是由广东粤曲名家蔡衍芬所作,我们以粤曲合唱展现,唱的就是登上展旗楼,饱览周围美景,感叹里水发展。”

  《孔西村礼赞》和《贪泉史话》也是原创曲目。位于共同社区的孔西村作为南海十大古村之一,已有600

  多年历史。村人奉孔子为始祖,前人孔怡记发家致富后仍不忘兴建书室聘请老师,让村人接受教育,因此曲中唱道:“孔氏后人励志读书,千年不变。学修仁,知书礼,名人辈出美名扬。”《孔西村礼赞》将整个孔西村的村落格局、村中故事娓娓道来,让本地村民倍感亲切。

  而《贪泉史话》则将晋代清官吴隐之南下广州做官,路过如今的里水西华酌贪泉而不动摇的典故写入

  曲中。曲中以“贪与不贪不在水,在乎人心正与偏”的唱词诉说吴隐之千年之前赋诗的意义。如今在西华寺旁挖出被认为是贪泉遗址的古井,西华寺、贪泉重新成为人们朝圣之地。《贪泉史话》把这段历史以粤曲的形式传扬开来,在象征岭南文化的祠堂,以另一岭南文化代表之粤曲唱着本土千年之前的历史佳话,如此的形式无疑是最好的本土文化教化之道。

  粤曲原创曲目赏析

  《孔西村礼赞》

  东风掠面,赏遍了壮丽景观,闹市楼高灯光闪,路阔人众,车声响不断,心中觉渐次人瘦倦。今朝有暇访古村,孔西步数不知远。

  好一眼若镜银塘艳,观村里淡素无尘面。寂静,俏丽似仙居,教我情兴浮现。

  步进孔西村,村中整齐一望黛瓦青砖,有雀声啼叫(呀)。

  看那八排七巷驻棋盘,更有鲜花点染,石径纵横,依田似从前嘅路面。古巷深(呀)深,人声寂静,好似身临蓬阁,又好似错步蟾园。

  只见孔氏宗祠,宏大巍峨,肃穆庄严未变。马头山墙,雕梁画壁,晚清的风格犹存。

  孔氏后人励志读书,千年不变。学修仁,知书礼,名人辈出美名扬。村居虽沉寂,传统永承传。孔子的学说,在我国源流远。儒学讲仁礼,叫人行德端,莫走贪贿路,毁誉陷深渊。“三中”长鸣号,筑梦快步前,众心存大德,百族共骈阗。

  浏览过孔西村,滚滚心潮翻卷。回眼望古榕张巨伞,经历百年风雨,那风采更胜当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