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名家谈阅读:可以滋养创作灵感

2016-8-25 17:33

  2016南国书香节进入尾声。围绕本届书香节的主题“让阅读成为创新的源泉”,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数位做客书香节的名人大家,听他们谈谈阅读与创作、创新的关系。


  知识功底靠阅读


  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今年89岁的叶龙被称为“钱门传薪人”。他25岁时师从“一代宗师”、“通儒”钱穆,著有《桐城派文学史》、《中国古典诗文论集》等专著。叶龙说,他从老师钱穆身上获益不少,也常从其他前人的著作中汲取养分。“很多问题前人已有专著叙述,我的写作灵感就常在大师的肩膀上诞生。”叶龙表示,研究一个问题也要参阅其他人的意见,以便在他人的基础上提高。

  在季羡林的弟子卞毓方看来,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就像我为季羡林大师作传,既要阅读前人讲述季老的文章,也要查阅各种资料,还得采访,这些准备缺一不可。”卞毓方表示,一个人的功底如何,眼尖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而这个功底很大程度上就靠阅读。

  董必武长孙、董必武思想研究会会长董绍壬表示,他们的家风、家训中就有勉励后生读书的训示,董老还曾给孙辈写信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好书要多读精读


  一直以来,钱穆给人的印象是“通儒”,经史子集都涉猎研读,开课范围也十分广泛,他自己就曾表示除了法律不懂,什么都懂一点。书籍浩如烟海,大儒固然可以如此,普通人可怎么办呢?叶龙认为,“读书前要搞清楚这本书是否重要,如果很普通,看一遍就够了,走量;如果是《论语》、《孟子》这样质量高的书,就要多看几遍。”

  卞毓方也认为,读书的质与量是无法分开的。“试问如果你不阅读海量的书籍,没有广阔的知识面,怎么分辨一本书的质量如何呢?”卞毓方说,看一本书要看它哪个部分有用,也要看到它的缺点,“一本书有某些章节、某些段落,甚至有某些句子对你有用,那它就是有用的。”

  青春文学作家辛夷坞的阅读习惯是,“先把一本书速读,即用很短时间把它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大概知道该书的情节,觉得有必要、值得读的话,再找时间进行精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