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聚焦话题:90后离工匠人才有多远?

2016-10-28 09:18|原作者: 南方日报

  “没有高素质技术人才就没有工业4.0。”德国项目管理专家Christopher Day如此感慨。2012年,因所在的欧中经济技术中心、德国工业4.0工程院与南海技师学院的合作办学,Christopher Day来到佛山南海。

  在为期四天的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上,Christopher Day专门飞赴这场盛会全程为南海技师学院展位站台,向与会的600多家参会企业、31.9万人次的入场观众展示其智能化人才培养成果。他毫不吝啬地夸奖南海已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坦言,包括南海在内,大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都面临诸多问题,如老师培训不足、教学思想传统老旧、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实际等。

  如今,南海正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实施“大城工匠培育计划”,要培育更多技能人才。在此过程中,新校园刚刚投入使用的南海技师学院成为了其中最重要的抓手。该学院应如何在教育模式创新、资源化平台打造等领域深入突破,全方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

  在问计专家之外,一场开在新校园里的座谈会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座谈会的主角,是8名目前已在汽车工程、装备制造、智能生产领域崭露头角的毕业生。


  社会评价和自我价值认同感偏低

  “技工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


  “虽然政府、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有一点必须承认,对于技能人才尤其是技术工人而言,无论是社会还是我们给自己的定价都是偏低的。要在职业路上走得更远,我们必须重新定义技术工人的价值。”座谈会上,魏岸涛开门见山提出的一组矛盾引起了现场的激烈讨论。

  魏岸涛毕业自该校09汽修班,目前任职于桂城丰田4S店汽车快保店店长。他说,汽修这一行头两年工资很低,月薪只有几百块钱,又脏又累。“虽然我一直认为,双手沾满黑色机油的修车仔并不比其他职业低一等,但有朋友调侃我,你连指甲都是黑的,这样牵着女朋友的手去向她家父母求婚,会被同意吗?”

  虽然隐含社会对这个工种刻板印象的声音如影随形,但魏岸涛坚持了下来,把这段时间理解为沉淀期。正是这种肯干能吃苦的精神,让他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在一年半后实习工资翻了一倍,并在今年该4S店开发汽车快速保养项目时被委以重任,成为店长。“我曾问老板为什么,怎么敢起用一个拿士巴拿(即扳手)的人去做管理层?他回答我,因为看中我做事踏实,熟悉汽修知识而且年轻敢闯。”

  师兄吴建东马上接了魏岸涛的话:“最愿意做事的人是从基层上来的人。”他1991年从该校电气专业毕业后入驻石湾酒厂,后自主创业,创办有摩托车行、网吧,“技校毕业的学生除了理论水平有所欠缺外,在学校中习得肯干、不计较等品质,让我们在企业中获得晋升的路径也比较宽”。

  “知道自己的起点低,更要自我增值提升。”现任职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的陈广添插了话,他说起了自己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一个项目主管的经历。他说,毕业拿到第一份的工资后立马买了一台电脑自学编程,报读夜校获得大专文凭。“虽然起点低,夜校文凭的社会认可度也较全日制低,但把基层一线工作经验摆在一起,竞争力就体现出来了,我最终可以走得更远。”


  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偏差

  “应搭建更多校企合作资源平台”


  相比与会的师兄弟,陈广添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南海技师学院的第二届“双元制”学员。该校从1995年开始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欧司朗饮了这一模式的“头啖汤”,与该校展开了校企合作,专门开设了一个“新光源班”。经过两层严格考核,陈广添被该班录取。这项校企的深度合作模拟的是在企业实际岗位上的状态,考试成绩更同时可得到德国工商学会认证,这让陈广添16年前从该校毕业便直接进入欧司朗工作,快速融入了工作岗位。

  数据称,通过校企合作,该学院每年定向为欧司朗培养一个班(约32人)的学生,目前已为培养输送了600多名一线生产和管理技能人才。佛山企业成为了这项教学模式创新的最大受益者。

  但从这场座谈会的反馈可见,这一校企合作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课程设置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还存在有较大差距。

  董贤新是07装潢班的毕业生。“2009年毕业进入社会,我马上就发现我只懂实操,色彩、设计等理论知识很缺乏,懂的东西都是皮毛,建议学校在专业深度耕耘上再加大力度。”

  与董贤新相反,2012年从电子商务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冯楚贤却认为其专业在实操课程上有缺乏,“建议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做项目的方式,尝试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冯楚贤目前供职于依黛丽内衣集团,这家内衣企业于盐步职校开展了一项联合办学,成立了电商精英班,通过竞赛、参与“双十一”实战等方式,将企业项目交给学生实践,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建议搭建更多的校企合作资源平台,事实上,校区合作可以有更密切的互补关系。”陈广添以机电类专业举例说,他在校时的课程更多围绕钳工这一职业工种开设,电气、汽动等课程偏少甚至没有开设,但这些专业知识都是企业岗位中需要用到的。


  ■学院回应

  南海技师学院副院长甘汉忠:

  试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将邀请更多的毕业学子、企业到校园内,推动专业课程设置、校企业合作走向深入。”南海技师学院副院长甘汉忠说。

  如今,南海正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实施“大城工匠培育计划”,要培育更多技能人才。在此过程中,新校园刚刚投入使用的南海技师学院成为了其中最重要的抓手。“我们希望为南海乃至华南地区的企业提供装备制造和智能生产方面的中高级技师,也就是工匠人才。”

  在大手笔硬件投入的同时,因应佛山、南海产业发展,该校已重新调整了规划思路,对专业进行优化整合,成立了五大部系,形成汽车工程、装备制造、智能生产三大重点专业和应用设计、现代服务两大特色专业。

  “我们希望高度对接地方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实现毕业生零距离高质量就业。”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宏泽说。

  对于与会毕业生提出的校企合作等建议,甘汉忠仔细记录,回应说将积极吸收。他说,如今该校已确定实施校企合作创新的“携手工程”,将针对重点专业等实施“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此外,该校还将加强与佛山、南海地区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提高校企合作层次水平;探索中德高端制造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建设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此同时,该校还将积极与世界500强或全国500强为主的企业合作,建设产学研一体化技能工作室3个,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培养技能人才的新机制。

  “与此同时,我们将通过与企业共同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把企业文化元素引入校园,鼓励学生走技能成才的道路,将学生培养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能工巧匠。”甘汉忠说,为了实现这一点,在继续与企业、行业协会联合开展技能竞赛外,南海技师学院正筹谋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创业孵化基地。“在这个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已经扎根在各行各业的校友是我们的重要资源,希望大家多回校走走,多引荐创业项目。”


  ■专家建言

  欧中经济技术中心、德国工业4.0工程院项目管理专家Christopher Day:

  创造条件让学生到德企接受实训


  Christopher Day认为,目前要推动职业教育走向更高层次需要突破的最大难题来自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不单是南海,现在大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都面临诸多问题,如老师培训不足、教学思想传统老旧、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实际等。

  “但事实上我们都明白,我们现在需要培养的是更适合企业和社会的技能人才。”Christopher Day说。正因如此,南海要在教学上更注重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升级中的技术骨干。他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在世界领先,其中很多好的经验值得南海借用。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建议让学生到行业领先的企业中去接受实训。“我们正在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到在中国的德国企业接受实训,有些学生甚至到在德国的企业接受技术和技能培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