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起跑线上竞争的究竟是什么?

2017-2-14 09:48|原作者: 南方日报

  起跑线的竞争是不重要的

  孩子究竟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冲突、一个矛盾,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深知孩子教育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不管你怎么功成名就、高官厚禄如果你的子女子完蛋,你的人生也就完蛋了,无颜见人。

  我们看到深圳罗湖的家长下跪求女儿好好学习,更多的家长陷入到了一种集体的焦虑之中。过去我们把它称之为疯狂母亲,现在有一个名词“中国虎 妈”,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全部的精力给孩子报班。我们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每个家长对子女的厚爱和希望都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 的所作所为究竟在帮助孩子还是在扼杀孩子?

  为什么起跑线的竞争是不重要的?因为这基本上是一个伪命题,我经常说起跑线上的竞争只有对刘翔是重要的,0.01秒就可以决出胜负,但是孩子的 成长、人生的竞赛是一个漫长的马拉松,大家都知道在马拉松比赛当中早一点、晚一点根本没有重要性,甚至在马拉松头几圈领跑的肯定跑不到终点,这个道路很简 单的,因为对于一个长距离的比赛而言比赛不是你的快速的反应、起跑,你的耐力、你的节奏、你的指挥,这其实对整个全程的一个把握,笑到最后、笑到最好。

  但是用马拉松比赛比喻教育本身也是有教育的缺陷的,因为教育不是竞技活动,教育不是训练、不是马戏团、不是杂技,跟这种需要长久、刻苦、高难度 的训练才能达到某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是自然而然的生长,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它不可能有流水线的方式的拼装培养出什么人才来。

  最近的一个故事在今年的国际中学高中学的国际奥数比赛上中国首次丢失了团体冠军,其实我们看美国队这几个都长的中国脸,都是华人或者亚裔的。但 是这仅仅就是你这个高中这一个阶段的成就,并不能说明更多的问题,我们要问的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我们从1985年参加奥林匹克的比赛,我们那么多的金牌得 主,昔日神童今何在?神童的消失在中国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不仅在数学领域,艺术界也是这样,我听很多的音乐学院的领导说,当年很多的神童成年后消失 了。为什么?因为对这些人来说学习数学、学习钢琴、学习小提琴从来都不是他的兴趣,只不过是他父亲母亲的兴趣,是为了实现父母亲的虚荣心,当然他本身也有 功利的追求为了高考加分,他获得了一个金牌上了清华、北大他的任务就完成了,这是真正的悲哀。

    儿童究竟要学习什么

  那么我们的问题就是在起跑线上我们需要竞争的究竟是什么?如果在儿童的幼年存在必要的教育的话,究竟是什么?

  德国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德国人认为孩子被过度开发并不是好事情,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变成电脑储存器,不会主动地思考。

  台湾去年通过了《补习教育法》修正案,规定未满6岁的孩童只能上有助于幼儿身体律动、艺术才能学习课程,禁止六色以下儿童上英语、珠心算、作文等强调记忆背诵或是严谨思考的脑力课程。台湾借鉴、学习这些先进的理念是很快的,我们拼命让他们做力所不能的、高难度的学习。

  在幼儿园究竟要学习什么?德国的幼儿园有两份活动清单,一个是参观消防警察、参观邮局、参观市政府,去自由市场买东西,学习生活常识、生活技 巧。儿童首先认识的是他的生存环境、社会环境,但我们今天看到的有很多儿童到了小学的时候还不敢独自上街,不敢独自去马东西,欠他的钱不少也不敢要,就是 懦弱不敢跟外界打交道。

  还有一个家务清单,这个家务清单令我们中国的家长瞠目结舌。

  三到四岁的孩子:擦灰尘、喂宠物、到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助妈妈铺床、把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帮助家长把从超市买回来的菜拎进家、 到信箱里取信件。四至五岁的孩子:擦桌子椅子、擦灰尘、独自铺床、吃完饭后把脏碗拿到水池边、妈妈做饭时在旁边帮忙、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 浇花。五至六岁孩子:照顾宠物、拖地板或者用吸尘机扫地、倒垃圾、叠衣服并把衣服放进衣柜、秋天时帮助父母扫落叶、整理房间、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把洗干净的餐具放回橱柜。

  在中国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的责任,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自己吃饭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日本小学生到学校吃早饭,当学生各就各位以后,他们等待 客人的到来,安静的等待,然后值日生给大家分牛奶,把包装纸、包装的绳分类处理,分别放置,垃圾分类的一种教育,不同的杯子放不同的东西。吃完饭以后自己 收拾餐具送到指定的地方,轮流值班、擦桌子、打扫炊具。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我想具体来讨论一下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或者说成功指标?究竟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在今天我们的家庭生活当中家长关注的分数、分数、分数、分数、考 试、考试、考试,听话、听话、听话,基本上是在分数和考试和学校权威的这种束缚下家庭教育失去了自古以来曾经拥有的独特的功能,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延长,家 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这是我们今天家庭教育的现状。

  这是一个常识,成功家庭的第一个指标就是身体健康。在日本的学校他们对幼儿的健康非常的重视,冬天穿很少的衣服。德国的幼儿园也是这样子的,小 孩要穿很少的衣服。他们说小孩是一种发电机,他本身有很强的能量,让他经受一些风雨,他很快就会变得非常结实。所以我们衡量家庭教育成功指标第一个你的孩 子有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个瘦瘦弱弱、多愁善感的孩子,还是一个身体健康、阳光自信的孩子?

  第二个指标就是人格养成,预测一个孩子成年以后的潜力不是看他的学习成绩,也不是看乖不乖,最好的唯一的方法是看能不能和其他的同学合得来,甚 至有威信、有号召力、有组织力。美国公布过历届总统的学习档案,可以得到一个基本档案,大多数总统都不是优秀学生,学业中等甚至偏下包括小布什,但是他们 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具有领导才能,具有人气,从小就是孩子王,这点很重要。如果你这个孩子是郁郁寡欢、小肚鸡肠,跟这个合不来、跟 那个不要好,那没有什么戏,走不远的。

  成功指标三:与书为友。阅读奠基人生,这个也很重要。今天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被电子游戏所俘虏,他们已经越来越没有耐心去阅读和看书了,书籍作 为人生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阶梯,它的古老的价值是众所周知的,过去有一句公告语: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我们可以引用这句话: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学坏。如果能够 从书籍当中培养自己的兴趣,能够自主学习、能够热爱学习,就成功了一半,不用特别担心。

  那么第四个成功指标,就是我今天特别想说的个性发展、兴趣特长。个性发展跟我们给孩子报很多特长班不是一回事,我所要说的是家长真正的使命就是 要发现、发掘儿童的独特的自我。你跟另外一个人、跟大多数不同之处、独特之处,你自己最终想要做的事情、最喜欢做的事、最擅长做的事究竟是什么?有没有? 这个自我实现是人生需求层次增高的一个层次。

    改变孩子要从改变家长开始

  最后探讨一下我们今天如何做父母?家庭教育为什么是困难的?台湾有一心理学家说许多大人毫不在意自己的状态,只关注孩子的状态。自己经常焦虑, 却希望孩子面对压力能够淡定;自己从来不读书不学习,却希望孩子要热爱书本热爱学习;自己总是没耐心听孩子说话,却希望孩子要乖乖听自己的话;自己常乱发 脾气,却希望孩子能讲道理。孩子就是他父母亲的一个拷贝,甚至说得极端一些孩子的所有问题就是他父母亲的问题,所以要改变孩子要从改变家长开始,你自己天 天看电影、打麻将要求孩子要热爱学习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就是一个陪伴,陪伴就是爱,陪伴才是爱!尽可能自己抚养孩子,不要把这个责任委托给老人、委托给老师、委托给学校,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今天留守儿童的困境第一个没有监护人母亲,第二个没有陪伴,他的内心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无人诉说,教育就完全丧失了。

  家长还需要改变的是价值观,需要真实地认识关于成功的定义。中国家长的成功标准很单一的,上名校、高学历、留学、博士,认为这就是成功,实际上这不是成功。

  家长要有一颗强大的平常心,这是对我们家长真正的挑战,今天我们的家长都被起跑线上的竞争所忽悠,被分数所捆绑,我们今天要破除的是分数迷信。鲁迅在医学院的成绩基本上是个差生,平均65.5分,不光是鲁迅,郭沫若小学的成绩,也是不及格、语文56分。

  另外一个要破除名校崇拜、学历崇拜。我们看看所有的熟面孔你们知道是哪一所名校毕业的吗?知道他的最高学历是什么吗?大多数都不太知道,也没人追究。各行各业的精英真正是学霸出身的非常非常少的,说得再难听一点那些学习不好的人更有可能成才。

  另外就是要转变我们的价值观,破除望子成龙等旧观念,重新激发青少年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给青年人一点空间,这点也特别重要。今天的家长对于 年轻一代的捆绑、照顾、担心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造成了很多无能的下一代。很多大学生求职的时候还要父母亲陪同着,用人单位说凡是有家长陪同的一概不录 取、不面试,不用说这样子的人首先就淘汰了,到了20多岁的时候还不敢独自去参加面试,还要家长陪着,丢人啊!可惜这种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孩子做任何想 做的事情都会遭到家长的反对,所以我是特别佩服能够在街头卖唱的这些年青人,他就敢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闯世界。

  不要希望孩子是一个神童、巨匠、大家,当我们接受平凡的孩子的时候这个家庭教育的环境才是正常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