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大湾区时代来临 看湾区城市佛山如何给自己找定位

2017-5-2 09:32|原作者: 腾讯大粤网

大湾区时代来临 看湾区城市佛山如何给自己找定位
大湾区时代来临 看湾区城市佛山如何给自己找定位

  谷歌卫星图截屏。从图中直观可看到,东京湾区开发程度高且城市间的融合度也较强。而粤港澳大湾区很多地方仍是绿色的一片,特别是珠西肇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湾区时代来临 看湾区城市佛山如何给自己找定位

  谷歌卫星图截屏。从图中直观可看到,东京湾区开发程度高且城市间的融合度也较强。而粤港澳大湾区很多地方仍是绿色的一片,特别是珠西肇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到4月11日,国务院总理会见林郑月娥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提上日程,再到4月19日,香港考察团一行开启为期三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考察。

  一系列紧锣密鼓的信号和行程都表明了国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决心。身处大湾区中的珠三角9市,是如何认识这一国家战略和这一国际化概念的?

  为此,南都记者梳理各市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报道,不难看出,无论是珠三角9市还是港澳地区,都在积极思考各自的优势和定位,积极融入到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之中。

  交通

  立体交通路网加速城市融合

  城市群的融合,首先要解决的是物理上的融合,即交通的互联互通。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了湾区未来发展的六个方向。

  其中第一个就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共建“一中心三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

  在珠江西岸,港珠澳大桥年底具备通车条件,珠海将成为国内唯一陆路连通港澳的城市。因为深中通道、深茂高铁等重大交通基建的规划建设,中山定位为建设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未来6年将投1400亿元布局大交通;同样因为上述交通基建,江门与东岸城市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并确立了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而佛山更是拥有港口和轨道交通优势,与广深港保持着密切关系。高铁佛山西站还有几十天就要正式投入运营,更是助力佛山更好地融入到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中。

  在珠江东岸,深圳与香港陆路相接,一直以来经贸来往紧密;东莞与深圳相接,近年来更是成为深圳企业外溢的首选;而惠州同样形成了由深水港、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相互配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路。

  就在前几天,省发改委发布《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到,三年内交通基础设施将实现“12312”交通圈,即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城际铁路将对珠三角九市实现全覆盖。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左右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左右通达,广东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

  与此同时,规划中还提出了,三年内广东将重点打造“5+4”骨干机场,即珠三角地区打造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等5大机场,粤东西北打造揭阳潮汕机场、湛江机场、梅县机场、韶关机场等4个机场。

  制造业

  各地制造业优势互补促共赢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提出,应该说是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从过去三十多年前店后厂的经贸格局,升级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最重要的示范区。

  从制造业角度出发,珠三角有两个代表城市,一个是位于珠江西岸的佛山,一个是地处珠江东岸的东莞。前者代表了自主产业模式,后者代表了外资投资模式,但都处于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粤港澳大湾区给这两个制造业大市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东莞提出,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将借此契机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制造中心。佛山则提出,要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打造大湾区的制造重镇。

  有意思的是,这两座城市如今的发展脉络又都不是单打独斗的。广东省社科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邓江年认为,东莞与深圳、惠州形成深莞惠都市圈,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标志。三城内部又各有分工,深圳掌握“微笑曲线”的两头,东莞和惠州掌握生产领域,从而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的布局。华为、大疆、康佳、金立等一大批深圳知名企业纷纷入驻东莞,正是显示了东莞的产业配套能力。

  而佛山民营资本雄厚,拥有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民营企业。去年以来,美的成功收购国际机器人大咖库卡的消息更是持续引发业界讨论。在佛山,南海和顺德两区双轮驱动,形成了竞合发展的良性态势,中德工业服务区、中欧中心等国际平台,更是为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探路。

  佛山还因区域优势明显,向东紧靠广州,向西则面向珠西辽阔的制造业腹地,近年来更是提出要做珠西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如今,佛山还提出,突出广佛同城优势打造大湾区核心区的同时,还要打造大湾区辐射带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桥头堡。

  而佛山身后的珠海、中山、江门,东莞身后的惠州,这些城市的制造业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在粤港澳概念的下,他们都提出了将发挥自身制造业优势,实现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优势互补,避免各自单打独斗、过度竞争、产业同质,实现共赢打造湾区经济。

  金融

  自贸区城市承担金融创新

  推动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共建金融核心圈,将是这一轮布局题中应有之义。

  何宁卡也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地位进行过描述。他说,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成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形成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过去一段时间,粤港澳虽然坐拥香港这一全球性的金融中心,但广东却并没有很好发挥其作用,反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IPP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认为,通过金融整合,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将有助于打造一个服务“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

  事实上,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出台之前,多位专家就呼吁要在金融领域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和融合,而这些呼吁更多地集中在广深以及珠海这三个开设了自贸区的城市。

  广东自贸区挂牌成立两年时间来,三个自贸区片区在构建金融改革创新规则体系、推动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推动自贸区外汇管理改革以及推动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屡出成绩,多项举措更是在国内先试先行。

  随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被提上议事日程,前海作为金融领域的先行军的角色也越发明显。截至今年一季度,自贸区内累计注册金融类企业53367家,占比超过40%,其中持牌金融机构204家,成为全国最大的新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地。

  3月3日上午,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还率团拜访英国首相府,并签订中英相关合作协议,将在前海打造“中英金融科技城”,打造全球高端金融产业综合体和金融综合生态圈。

  南沙和横琴在金融领域的探索也将继续深化。其中,南沙就提出,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门户城市,以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等重大功能性战略平台为抓手,全面加强与港澳的深度合作。横琴则已经规划多个金融大厦,未来将建设金融产业发展平台、金融总部基地、国际学术论坛及金融人才培养基地。

  创新

  各地均以“创新”驱动新发展

  早在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其中广东被列入省级行政区之中,着眼于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该次广东改革试验区提出的粤港澳合作,明确加入“创新”两字,表明“创新”将是这次广东改革试验区最核心的命题。

  广州和深圳毫无疑问,是广东最具备创新基因的城市。广州是高校科研力量强大,深圳的创新生态完善。两者对于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的虹吸效应是广东省内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

  而在经济转型已经逐步由“资源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当下,每个城市也都毫不讳言他们对于“创新”人才的渴望。

  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珠海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粤港澳创新合作先行地、国际高端人集聚区;

  江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深化小微双创出发,打造全国小微双创之都、全球华侨华人双创之城;

  中山定位为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吸引海内外优秀科技人才;

  佛山将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构筑创新创业人才支撑体系。一方面,以佛山科技大学为中心打造南方高等教育名城,通过城产人教融合支撑创新;一方面省市共建大学城卫星城,吸引大学城优质人才进驻;

  东莞将大力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不断增强对人才的承载力和集聚力;惠州将着力打造人才工作“十大品牌”,高效率激活人才;肇庆将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两大任务,坚持引育并举,扩大人才增量、盘活人才存量。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年初广东省委印发的《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的新背景下,实行更加便捷的签证政策、更加开放的居留政策。由此也不难看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下,港澳优质的人才资源亦将有更大机会向珠三角城市输出。

  空间

  珠三角融合共同开拓发展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诞生之初,其对标的对象就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等世界著名湾区经济体。从卫星图上可直观看到,目前无论是纽约还是东京,其开发程度都已经非常高,换言之就是开发的空间也比较少了。而粤港澳大湾区则很多地方仍是绿色的一片出绿地,前景可期。

  4月19日,香港考察团一行开启为期三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考察,其重点考察区域是珠江西岸。考察临近结束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称,珠江西岸有后发优势,将来发展潜力非常大。确实,因为一河之隔,海运没有陆运方便,珠江西岸发展落后于东岸,但也因此凸显出珠江西岸丰富的土地资源,珠三角一二线城市及港澳的高强度开发的现状,急需西岸和粤西的贯通。

  在过往,澳门和珠海一直就“土地”这个关键词进行合作。从2009年至今,澳门从珠海横琴陆续争取到总面积6平方公里的分散土地参与开发,采取了多种模式。珠海也曾抢先独家感受到了各项政策优惠的甜头。如今,这种分享政策红利的经历,亦有望扩大到中山的翠亨新区、江门的大广海湾新区、广州南沙。

  在惠州和肇庆,空间和生态都成为其主打的王牌之一。其中,惠州定位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既是生态担当,又以港深腹地优势,极有可能成为“城市未来”。而肇庆则提出了发展空间广阔、成本优势明显等特点。珠三角9个城市中,肇庆是土地面积最大的市,但当前的土地开发强度只有6.2%,仅为珠三角平均水平的1/3,是大湾区内土地开展强度最小的城市。

  南都观察

  湾区三大龙头城市如何融合创新?

  无论从经济体量还是历史地位来说,广州、深圳、香港都是粤港澳大湾区里面当仁不让的三大核心城市。

  其中,香港金融和科技服务业领先,深圳的创新生态完善,广州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强大,且现代制造业发达,有通达全国乃至全球的交通货运。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下,广州、深圳、香港更应该发挥其各自的引领作用,推动形成从研发、募资、制造、产业化到贸易运输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出一个层次更立体、覆盖链条更全面的科技湾区形态。

  广州

  建设枢纽型城市

  打造人才“最强智库”

  身处湾区核心地位,广州未来的定位和发展最受学界关注。

  去年,在中央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上,广州就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同时强化三大国际枢纽,即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广州提出,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持续深入推进,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扩散,城市的枢纽带动力和网络连通性将直接决定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而三大国际枢纽,不仅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的强大吸附器和辐射源,既面向国内,更面向国际。在全国人大代表、台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暨南大学教授卢馨看来,广州不仅是向珠三角腹地经济辐射的“老大哥”角色,也是吸纳各项重要成果的“学生”角色。比如广州要向香港学习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进而服务实体经济。广州要学习吸引和激发创新型人才,让众多高校院所的人才成为湾区的“最强智库”。

  深圳

  继续深化深港合作

  前海自贸区突出制度创新

  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最早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早在10年前就有学者提出这一概念。2013年年底,深圳市政府提出发展湾区经济,2014年“湾区经济”被首次写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角色和作用上,深圳是最特别的一个。第一,毗邻香港;第二,科技产业创新能力在各城市中实力最强;第三,科技和金融要素能够紧密结合,而这,也是深港合作的优势和互补性所在。

  港深合作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发展的主旋律。2017年的首个工作日,深港两地更是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共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这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竞争版图新亮点的标志性事件。

  此外,推动深港合作,自贸区还将发挥桥头堡角色。在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深圳将“把携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塑开放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以创新投资贸易规则为突破口,以构建新的战略通道为抓手,以区域协同联动为支撑,实现更高水平内外联动和双向开放”。其中,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则自然成为粤港澳湾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报告中指出,对自贸区来说,要加快制度创新与对外开放步伐,才能提升湾区整体的开放程度。报告还指出,深圳将突出制度创新核心任务,对照最高标准,加大投资贸易规则、跨境金融等创新力度,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加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打造深港基金小镇。

  香港

  国际金融中心

  让湾区经济与环球经济接轨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具备的金融中心地位和制度优势显而易见。据人民网香港报道,4月23日,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就表示,香港已具备所有条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的金融中心,未来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企业融资、引进国际投资者,让湾区经济与环球经济接轨。而这一点也正是学界对于香港的最大期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就提到过,粤港澳大湾区应该作为一个国家级平台去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从而吸收更多的优质的国际资本。

  陈家强称,随着港珠澳大桥及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的相继通车,香港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路程大大缩短。届时,香港资金与资讯自由流通,是国内与国际创新投资者的理想基地。

  而在完成大湾区城市考察之后,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梁振英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香港更加不能忽视内地这个市场,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梁振英提到,根据内地几个主要城市港人商会的数据,大概有30万港人长期在内地工作,相当于香港整体工作人口的8%。“随着内地的整体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且交通越来越方便,选择在内地退休定居、工作和就读的港人越来越多。”梁振英说,大湾区当中的9个内地城市在社会秩序、市政卫生等各方面发展快速,香港凭借专业服务、金融、贸易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相信可以通过与大湾区的共同发展获得利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