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社区大学:基层党建新探索社区自治新路径

2017-5-18 09:41|原作者: 珠江时报

  落针、起针……83岁的黎焕琴聚精会神地盯着布面,双手苍老却依然灵活,一幅刺绣在她手下慢慢成型。这是近日顺德勒流黄连社区大学内的一幕。当日,顺德黄连广绣坊在勒流黄连社区大学正式揭牌,一帮仍坚持传统手工刺绣的绣娘,向众人展示着黄连广绣的魅力,她们当中年纪最大的有80多岁,年纪小的也有50多岁。

  随后,“黄连广绣百家展”在黄连中心广场举行,近百幅广绣作品吸引了大批市民和爱好者观赏。这是黄连社区大学在社区动员、社区参与、社区营造方面的又一重大尝试。对于佛山尤其南海来说,在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市服务方面如何更加靠近广大群众的期望值,探索非户籍常住人口融入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黄连社区大学的做法提供了一个新的借鉴。

  探索

  南海顺德创新社区善治

  关于黄连社区大学创办的初衷,校长何劲和这样解释,顺德勒流社区营造的重要手段,也是创新社区善治的方法。他举例说,希望唤醒曾经在黄连生根发芽的广绣传统文化技艺,通过社区大学的平台,逐步推进培训班、绣娘屋、亲子夏令营、广绣传承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广绣在黄连实现创新发展,将这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生活和社区教育。黄连社区大学正是这样一点一滴推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通过社区教育提升居民素质,进而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

  黄连社区大学是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生动诠释。早在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佛山市与各区相继出台一系列细化文件,南海和顺德都在基层创新管理和服务上下足功夫,两个区的经验遥相呼应、互为借鉴。

  桂城“熟人社区”、大沥“街坊会”、罗村“邻里中心”……这些方法通过打通邻里关系来改变基层治理的模式,培育并提升了现代社区公共精神。2014年,南海区获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模式下,南海持续通过“熟人社区”“直联+网格化”等社区治理和服务机制,开创了“群众点菜、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

  而隔壁的邻居顺德,在2013年起步社区营造试点,探索“三社联动”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当时借鉴香港、台湾的社区活化及社区营造经验,选取杏坛逢简、伦教仕版、北滘君兰这3个社区为试点,以分别代表顺德的农村、城乡接合部、城市这三种形态的社区开展“社区营造”。2014年,再新增了杏坛马东、乐从路洲、勒流黄连、伦教霞石4个试点。

  社区营造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环境的改善、社区组织的培育、社区服务的提升以及公共精神的培育,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参与度。与南海的“熟人社区”打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熟人社区”和“社区营造”都是目标,关键是怎样培养居民的参与感?对此各个地方都各有创新,但有一点相同的是,在提升居民参与能力上,大家都聚集在“社区教育”上,即培养居民社区公共精神,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感,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进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社区治理案例

  南海大沥搭建

  “3+N+X

  ”社区教育体系

  “水清碧空现黄岐,鸟语花香见真情!”今年3月19日,来自黄岐渔业社区的五年级学生阮浩瑛,在“大沥社区教育启动仪式”微信群敲出这行字,该句与其余居民敲出的30句诗,共同组成了一首集体诗。线上的集体诗创作、线下的握笔作画,让到场的200位居民过了一把“美学创作”瘾。当天正式启动的新大沥人融和课堂,是大沥社区教育发展项目的重要一环。

  2013年起,大沥镇级社区学院和社区领袖学院相继落成,建立并完善社区教育体系。今年,大沥又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与心海榕社工中心共同研发社区教育发展项目,创新社区教育模式,搭建起“3+N+X”社区教育体系。其中,“3”是指大沥镇社区干部学院、社区领袖学院和社区学院。在打造三大主题学院的基础上,社区学院构建1+N+X课程体系,即设置1个核心课程,各大职能部门和管理处各自开展N个通用课程,由基层社区根据自己的特色自设X个课程。

  “互动、灵活的社区教育课堂,调动起居民的参与热情,有望吸引越来越多的新旧大沥人参与进来,为创新社区善治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大沥镇党委委员陈的说,大沥还根据辖区外来人口较多的实际,为外来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项目,今年大沥将在沥南、嘉怡等社区开设新大沥人融和课堂,为新大沥人开展政策普及、本土乡情、安全常识、法制宣传、参政议政等主题课程,接下来,大沥还将加快社区学院建设,建立“师资库+课程库”,构建覆盖全镇的社区教育体系,并力争尽快建成启用六村社区教育综合体,为大沥居民搭建更优质的社区教育平台。

  顺德勒流以社区大学为大本营凝聚人心

  “黄连有个庙,香火灭不掉,孩童上学前,开笔来报到。”一首首朗朗上口的五字童谣,从天真活泼的孩童口中朗诵出来别有韵味,这是去年4月份黄连社区大学举办《黄连颂》童谣比赛中的场景,当日,30多个大小朋友说唱童谣歌颂黄连。

  这些童谣都是由黄连社区大学校长何劲和编写,一共9首,分别描述了黄连9个不同的文化景点。“把黄连的历史文化编写成童谣,这是培养社区归属感的一种新尝试。”何劲和告诉笔者。

  社区大学坐落在清幽别院里,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六岁孩童都是这间课堂的学生。何劲和介绍,办这所大学始于顺德的社区营造背景,深层原因是过去的黄连凭借着其发达的水上交通以及对教育的重视而物阜民丰,近些年风光不再,经济社会空心化致使群众凝聚力不足,多元化人口结构,让居民素质参差不齐,需要注入“教育”的力量凝聚人心,打造共同体,最终实现基层治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只要你是生活在这个社区,只要你有时间,只要你有兴趣,只要你有增长知识的诉求,你都可以成为接受社区教育的一员。”何劲和强调,社区大学是一个“三全大学”。全员,即全体社区成员不分男女老少,户籍非户籍都可以参加;全面,即课程设置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安排;全免费,居民参与学习只需付出时间,无需付出任何费用。

  “在社区教育这个大平台上,可以找到足够宽广的空间,满足社区居民足够多元的愿望。”何劲和介绍,目前社区大学设置了社区大讲堂、广场大讲座、社区议事厅、社区微组织、社区亲子活动、社区微党课等,在前期调研了解基础上,社区大学根据民众需求,不断链接社会资源进入课堂,有居民想学理财,就找来银行,有居民想学乐器,就找来音乐能人。“只要你能想到,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实现。”何劲和笑着说。

  故事

  中大专家为何造访社区大学?

  社区大学是对当今基层党组织如何发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高认同感与公民意识的有益探索。

  黄连社区大学有针对社区干部、领袖和精英人士,以提高其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目前黄连社区大学每月都会通过自制视频发给党员、干部的形式上微党课,同时还有党性党章教育内容。何劲和还会亲自到村居里给党员干部上课,提高党员干部对基层治理的认识,从而提升他们服务社区的能力。

  此外,社区大学还设置了“社区议事厅”,不定期设置议事主题,让居民参与到社区议事中,听取居民的意见与建议,“让大家学会理性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在群体中理性表达的规则意识,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一定程度上达到自治目的。”何劲和表示,提升居民的参与能力,这是迈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

  社区大学成立以来,这里举办多场高端的活动,各界知识分子相聚于此举办研讨会,党代表在此畅谈社区治理,也吸引了中山大学、省委党校等专家前来访问交流。去年4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岳经纶带领中山大学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来到黄连社区大学参观考察,岳经纶对黄连社区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具体运作进行了详细了解,他认为社区大学在社区治理与农村社区建设方面作用显著。

  “当前农村基层空心化问题突出,村居干部脱离基层,群众认同感不强。而治疗药方则是让文化嵌入群众生活,嵌入党建工作。”黄连社区书记张乃顺表示,黄连社区通过社区大学,坚定走群众路线,为居民切实办实事、办好事。

  对于社区大学的未来发展,何劲和说:“一直以来,我们在思考和实践中探索,也在探索中不断思考和实践,办出接地气的教育。”社区大学需要动态的教育也需要静态的、多维度的“润物细无声”般的知识输送,他表示,如果有社区刊物作为补充,不仅会丰富社区大学的内容,也进一步壮大社区教育的平台。

  声音

  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

  何劲和(顺德中道改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黄连社区大学校长):没有自身素质的提升,没有参与意识的养成,没有参与规则的锻炼,作为社区治理主体的居民群众就会缺位。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接地气,是最合时势的教育,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基础工程,发现社区、发掘社区是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

  社区大学是基层党建新探索

  毕德(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党建工作通过社区大学举办社区大讲堂、成立民主议事厅、组织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社区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爱护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培育了群众的社区共同体意识,这是新时期基层党建的新探索,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举措,也为广东基层社会治理树立了榜样,为党校的干部培训提供了典型的案例、鲜活的素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