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全新竞赛:文化名城如何提升“显示度”

2019-12-10 16:40|原作者: 南方日报

  年末的成都,整座城市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舞台。2019第七届成都国际旅游展、第六届成都创意设计周、2019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周、第三届天府银杏文化艺术周……旅游、文创、音乐等领域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逐一上演。

  在千里之外的佛山,当地全年最重磅的文化活动——2019中国(佛山)大湾区功夫电影周已经进入了开幕倒计时。在此前的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佛山以“光影湾区·佛山功夫”为主题向中国电影人发出邀请,希望他们来到“功夫之城”佛山,共筑湾区光影梦想。

  在中国制造业的版图上,成都和佛山都有着重要地位,这并不妨碍两座城市凝聚起建设文化名城的雄心。两地在文化方面有不少共同点——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都是联合国认证的“美食之都”,都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近两年来,两地都把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抓。

  在这一过程中,成都文化领域“三城三都”的品牌知名度日益提升,成为城市发展的“金字招牌”,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成都的印象;成都文化产业也快步向前,增速与规模走在全国不少经济强市前面。而佛山也于2017年提出建设更具品质的文化导向型城市的目标,积极塑造南方影视中心、世界功夫之城、美食之都、博物馆之城等一系列文化品牌,跻身“网红城市”行列。

  一座拥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城市应该如何提升自身文化产业的“显示度”?围绕这个新的命题,成都与佛山的探索,仍在继续。

  从“三城三都”说起

  一座文化名城走向世界

  12月初,由成都市文广旅局主办的“夜游锦官城”主题体验活动上演了收官之作,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冰雪音乐故事《北极光》演出让观众惊艳不已。这场自国庆期间启动的活动持续近两个月,展示了成都的文博场馆、民宿、绿道、演艺、美食亮点,辐射人群达到50余万人。

  无论是常居成都的市民群众,还是短暂停留的外来游客都能体会到,这是一座几乎时刻都在上演精彩文艺活动的城市。

  多年来,佛山与成都均高度重视文化工作。2017年,佛山提出,要推动“城产人文”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更具品质的文化导向型城市,让文化特质成为佛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要素。

  而2018年9月召开的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之后,当地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加速期。正是这场大会宣布,成都将努力建设成为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都有其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成都把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抓手定为建设“三城三都”——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

  这座城市的具体计划是,力争到2020年,“三城三都”品牌行业价值凸现,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到2035年,“三城三都”闻名于世,建成世界新兴的文化名城。

  成都决心大,动作快。此后,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建设“三城三都”六个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每个“城”与“都”的建设目标、具体路径、保障措施。一时间,“三城三都”成为成都最引人关注的焦点。

  这是成都文化的“组合拳”。随着六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成都在营造生活场景、消费场景、文化氛围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火力全开”。

  提升文化影响力是成都的重要目标。以建设世界文创名城为例,成都提出,要大力提升文创产业的行业首位度、产业融合度、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全面增强全国重要文创中心的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

  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是衡量其影响力的直接指标,文化产业同样如此。

  在世界文创名城的建设进程中,2018年成都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979.6亿元,文创产业增加值1129亿元,超额21.4%完成全年目标;今年上半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达到734.3亿元。

  音乐产业是另一个典型。在建设国际音乐之都工作推进下,2018年成都实现音乐产业产值397.86亿元,同比增长21.69%;今年前8月达319.4亿元,同比增长22.1%。预计今年全年将突破470亿元,音乐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旅游业的数据同样富有说服力。今年上半年,成都接待游客总数超过1.2亿人次,同比增幅15%,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900亿元,同比增幅25%。其中,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89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206.9亿元,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一系列事实表明,成都走对了路。

  做强平台加速集聚

  打造市民触手可及的产业载体

  走进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东郊记忆音乐公园,一家名为“明堂”的文创商品店从早到晚人头攒动。在11月举行的第六届成都创意设计周暨第二届“天府好版权”授权展上,这个品牌获得了最佳版权新锐奖称号。

  从一家小店到西南地区知名文创品牌,除了明堂自身的努力外,东郊记忆这个平台起到的作用也至关重要。这个紧邻成都东二环、位于全市主城区中心地段的园区,既是文化创意团队创新创业的优质空间,也是成都市民“常来常往”的休闲场所。

  和所有产业一样,文化产业从弱到强,必须经历集聚化的过程。要加速这一过程,就必须让文化产业拥有良好的实体发展空间,让文化产业为更多消费者、投资者、从业者乃至市民可感可见、触手可及。

  在这方面,成都的关键举措之一,是建设各类承担重要功能的大型载体。以音乐产业为例,截至今年10月,成都金融城演艺中心、成都露天音乐公园、成都城市音乐厅等相继建成,城南文化艺术中心、梵木国际艺术中心等项目加紧规划建设,全市大中小型各类专业演艺载体达55个,在建及拟建演艺设施达24个。

  与此同时,围绕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等主题,成都洛带、白鹿、街子等5个特色音乐小镇差异化发展,城市音乐消费场景加速构建。在政府引领下,曾经不被大众所熟悉的成都音乐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眼存在。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成都新认定市级文创园区31家,同时,高标准加快推进成都博物馆、城市音乐厅等一批重大文化地标建设,实施127个文创重大项目,集聚集群发展的竞争效应、叠加效应、溢出效应逐步增强。

  在这一过程中,成都持续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天府文创城、少城国际文创功能区、成都东郊记忆创意功能区等文创产业功能区建设,推动重大项目精准落地。2019年上半年,成都全市文创产业功能区新入驻企业768家,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50.85亿元。

  承载文化产业的街区、载体、平台在成都拔地而起,有机地融入了城市的肌理,同时也成为了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

  围绕文化载体建设,佛山与成都有着强烈的共同语言。前不久,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佛山文化中心(两馆一厅)方案设计国际竞赛公告”。公告披露,佛山拟于东平河滨水核心区域选址建设市级综合型公共文化设施——佛山文化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音乐厅、展览馆、美术馆、办公空间及相关配套等功能,总投资暂定约21.91亿元。

  佛山推动文化产业集聚、优化空间布局的努力也不断取得新成果。早在2017年,佛山市就已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区为抓手,重点打造石湾中国陶谷为中心的陶瓷创意产业集聚区、西樵国艺影视城为中心的影视旅游产业集聚区等八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如今,佛山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斐然。以中国陶谷为例,自开建以来,这一载体没有开发1平方米的纯房地产项目,却新改造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产业空间。紧扣科创、文创、全产业链整合三大主线,中国陶谷集聚了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建成超过30万平方米的孵化平台,引入40多个行业协会,聚集创新创业企业1000多家。

  今年4月,中国陶谷特色小镇成为佛山市唯一入选“全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会议”推荐案例的小镇,成为全国特色小镇的“模范生”,为全国传统工业镇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范本。

  根据计划,到2020年,佛山将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6个。

  进击流量时代

  用作品证明区域实力

  “文化旅游可以成为一个区域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一定是核心内容。衡量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还要看当地有没有能够传播的、能够‘带走’的、有内容的现代文化作品。”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说。

  在蔡尚伟看来,今年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横跨出世,是成都文化产业里程碑性的事件。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佛山,则同样在用内容和作品证明自己。

  11月底的厦门星光璀璨,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此举行。佛山电影《过昭关》获得4项提名,佛山参与制作电影《白蛇传·情》获得1项提名,这是佛山作品历史上获得金鸡奖提名最多的一届。

  在一片星光中,佛山以“光影湾区·佛山功夫”为主题举行佛山之夜活动,推介将在12月17日—21日期间举办的2019中国(佛山)大湾区功夫电影周。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首次以大湾区的名义举办的电影盛会。该电影周将以功夫电影为媒,深入联动融合粤港澳三地文化资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影视文化产业合作。

  在流量经济、移动互联网迸发巨大能量的背景下,影视文化产业是观察佛山文化产业发展状态的绝佳样本。

  时间重回2016年12月,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推动指导的“南方影视中心”项目落户佛山。此后,佛山迅速搭建落地政策,持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建设一批影视产业基地和主题乐园,打造中国南方影视中心,越来越成为海内外电影人创新创业的“梦想之城”。

  短短3年,落户佛山的企业大幅增长。至2019年上半年,佛山全市影视及相关企业已达1241家。其中影视制作企业613家,与南方影视中心建设前相比新增548家,增长843.07%。来佛山拍摄取景的剧组也从60个累计增长到800多个。

  影视产业发展的成绩,归根结底要看作品。近年来,佛山出品和参与的影视作品频出。由佛山企业参与出品的多部网络电影作品斩获了国际性的电影节大奖;而目前突破9000万播放量、豆瓣评分一度达到8.4的热门剧集《破冰行动》,也有佛山企业参与出品。

  在此期间,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佛山举办,这是自1997年第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之后,佛山再次举办这一中国电影文化盛会。

  西樵国艺影视城等影视摄制基地,也成为佛山文化产业载体崛起的代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国艺影视城已接待300多个剧组,包括《叶问:终极一战》在内的大批香港电影从此走出。2018年,国艺影视城接待游客约达100万人次。

  ■聚焦

  两个美食之都的共同步调:

  加速迈进“集聚区时间”

  走进佛山顺德华侨城,作为当地重点打造的美食集聚区,这一平台开业经营的门店已有36家,餐饮行业已初具规模。今年6月,佛山出台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将打造美食集聚区作为重点举措。在佛山五区,一个个美食集聚区正在加速崛起。

  而在成都,美食载体建设陆续推进,2019年全市共筛选确定重点促进的美食载体建设26个,总投资额达到511.85亿元,其中2019年预计完成27.28亿元。

  两座同样获得联合国认定的美食之都,正在不约而同地推进集聚区建设,使其成为发展美食产业和美食文化的关键词。

  让美食与文旅结合打造地标性集聚区

  今年6月,佛山实施粤菜师傅“1+5”系列工程,着力建设世界知名的“粤菜粤厨名城”。

  在相关方案中,佛山强调,全市要打造特色粤菜美食集聚街区。

  根据要求,佛山打造代表佛山岭南文化特色,突显佛山“粤菜粤厨”精华,促进“粤菜粤厨”与文化、旅游、购物相结合,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佛山粤菜美食地标性集聚区。每个集聚区须集聚25家以上在国内外知名或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企业进驻经营,同时配套建设1个餐饮文化博物馆。

  12月5日召开的佛山市实施粤菜师傅“1+5”系列工程建设推进会介绍,目前佛山各区在该领域都已经获得突破。以禅城为例,6个美食集聚区中,南风古灶美食集聚区已经正式揭牌;岭南天地第3期今年底竣工,计划明年上半年试运行。

  在高明西江新城,粤菜美食集聚区依托新亨广场打造的核心美食圈基本形成,目前该广场经营品牌达60余家,引入了21家特色美食企业进驻。在三水,“百年车站—美食创意走廊”餐饮集聚区也在加快推进建设。

  在成都,围绕产业集聚区,各区也在聚力打造国际美食消费场景和项目。2018年,成都引进相关美食之都载体项目投资总额225.5亿元,建设了包括餐饮等业态在内的63个特色商业街区,提升了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品质。

  根据《成都市建设国际美食之都三年行动计划》,该市将重点依托春熙路商圈、锦江夜消费商圈、大源商圈等大中型商圈的建设,吸引各类特色餐饮连锁品牌入驻,着力打造和提升3—5个能代表成都形象和发展水平、符合国际化要求的特色餐饮集聚街区。

  传承本土味道打造更多集团化品牌

  今年前10月,佛山餐饮收入313.84亿元,增长6.7%;与前6月6.1%的增速相比,提升了0.6个百分点。这证明了佛山美食产业的蓬勃生机。

  接下来,佛山各区在强化美食集聚区规划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将把培育知名粤菜餐饮企业放在重要位置,并争取培育出更多集团化的连锁餐饮品牌。

  以扶持大型餐饮企业以品牌为纽带,佛山希望培育一批地方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社会影响力较大、经营规模超亿元的餐饮集团企业;同时,鼓励扶持国内外餐饮连锁品牌企业进驻佛山经营,带动全市餐饮行业提升发展。

  在成都,当地也在着力培育品牌餐饮传承“成都味儿”,以本地美食产业化、标准化、连锁化、生态化、国际化发展为核心,加强对本土领军企业品牌建设支持。

  成都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年度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餐饮企业20余家,年销售过亿元的品牌连锁餐饮企业10余家,年销售过5亿元的餐饮企业5家。

  面向未来,该市提出,支持川菜品牌企业、连锁企业走出去,通过品牌、人才和技术输出等方式与外国企业联合经营,快速开拓海外餐饮市场。根据计划,到2020年,成都将培育2—3家全国餐饮连锁示范企业、1—2家全球知名企业品牌、10家年销售额过亿元企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