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石湾“长者饭堂”托起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2022-1-18 15:29|原作者: 中国社会报记者 李建永 赵晓明

  常听说“佛山无冬”。已是二十四节气的大雪时节,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微服务中心门前,紫荆花开得正鲜艳。微风吹过,一字排开的十几棵紫荆树上,一簇簇绯红而略带浅紫的紫荆花摇曳着,与铺满缤纷落英的街道相映成趣。

  “紫荆花一年开两季,每年12月上旬花刚盛开,你们来得正是时候。”祖庙街道微服务中心负责人练秀珍笑着对记者说。

  走进微服务中心,深具岭南元素的满洲窗映入眼帘。练秀珍正忙着展示极具科技感的大数据分析图表。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就这样不期然交错,并和谐共生。

  微服务中心的活动宣传单上,写满各种活动预告,既有康复训练、青少年文体服务等日常活动,也有瑜伽班等个性化内容。练秀珍告诉记者,根据各种节日和居民的爱好需求,中心也会量身打造相应的服务项目。一些热门火爆的活动,往往受到众多居民的特别欢迎,需在网上“抢”参与名额。

  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市禅城区,现有94个城市社区、5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超133万。如何将有限的服务资源精准投放,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是禅城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挑战,禅城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2019年3月,禅城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微服务平台,构建起以“大数据、微服务”为主要特色的社区治理和服务综合体系。去年12月初,禅城区顺利通过民政部结项评估,为扎实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板。

  “在实验区创建过程中,禅城区以大数据为支撑,精准把脉群众需求,推动宏观群体资源和微观个体需求精准对接,让民生服务零距离。”禅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庄旋说。

  

“长者饭堂”

托起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白天孩子上班去了,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做饭不容易,吃饭是个难题。现在“长者饭堂”三菜一汤才10元,还给送到家里,方便、干净、好吃、实惠,挺好的!——88岁的社区居民徐瑞意

  “我可能是全网少有的探店‘长者饭堂’的美食博主。”抖音达人“Eatman”探店石湾镇街道“长者饭堂”后,如是戏称道。

  跟随美食博主的脚步,记者也体验了一把“探店达人”。进入“长者饭堂”,从透明玻璃向里望去,后厨一片忙碌,大厨侯裕秋正准备他的拿手绝活蒜香排骨。

  “这里饭菜好吃,连米饭消耗量都比别处大一些。”侯裕秋笑着说。

  正聊得开心,冷不防听到送餐机器人“傲娇”的声音:“你就让一让我嘛!”记者赶紧让路,机器人直接送餐到餐桌。

  “长者饭堂”负责人刘少文告诉记者,饭堂面积28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70人就餐。有了送餐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峰期送餐的压力。

  虽然没去“长者饭堂”几次,徐瑞意老人却是这里的常客。女儿通过社区长者送餐微信群为她订了周一至周五的午餐。“方便、便宜、干净、实惠。”说起“长者饭堂”的饭菜,徐瑞意老人赞不绝口。

  88岁的徐瑞意老人与97岁的丈夫米二标住在一起,由于行动不便,平日极少外出,吃饭成了老两口最大的难题。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徐瑞意老人没有退休金,老两口靠米二标老人一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和女儿每月给的零花钱生活。以前,女儿隔天买菜回来,徐瑞意老人烹煮,麻烦不说,还容易引发安全问题。有了“长者饭堂”,每到工作日中午,送餐员就把色、香、味俱全的饭菜送到老人家中。

  如今,订餐成为女儿与老两口晚上互动的必备环节。“明天午餐有子姜鸭、梅菜肉饼、姜葱鱼、西芹炒腊肉,还有个罗汉果菜干猪肺汤。”晚上,女儿给父母念着社区长者送餐微信群里的菜谱,这也成为一家人的幸福时刻。

  在禅城区,像徐瑞意一样的老人还有很多。部分社区老龄化情况比较突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吃饭难”问题凸显。不少社区在“社区议事厅”征求居民意见、建议时,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成为大家共同的渴望。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19年,禅城区将“长者饭堂”列为财政补贴对象,对积极利用社区服务场所开设“长者饭堂”并符合相应标准的,由区财政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这极大提高了社会企业运营“长者饭堂”的积极性。

  “通过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对长者就餐提供优惠。”刘少文介绍说,80岁以上的长者早餐只需6元,午餐、晚餐只需10元;60岁到80岁的长者早餐8元,午餐、晚餐12元。

  为提高营业额,降低成本,该饭堂也对其他市民开放,收费标准略高,每餐在16元以上。所获得的利润用于补贴“长者饭堂”的运营成本。

  祖庙街道“长者饭堂”与撒满紫荆花瓣的祖庙街道微服务中心,处于一栋楼宇门洞之两侧,环境优美,闹中取静。“长者饭堂”在饭厅最里边,辟出一块小小的舞台,为长者们提供表演粤剧、曲艺,展示文学、绘画技艺等文娱活动之舞台,可以让“技痒”的长者们尽情施展才艺,美美地“露一手”。

  据祖庙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主任陈徐新介绍,街道分析社区老人大数据,逐步设立、普及“长者饭堂”社区就餐点。他说,社会上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快餐店和送餐服务,我们为什么还要搞“长者饭堂”?就是为了让长者真正享受到方便、实惠、安全、温暖的服务。祖庙街道“长者饭堂”已实现“2个中央厨房+9个社区服务站点”长者大配餐实体服务,完成了老年人集中居住区“15分钟生活圈”100%覆盖。

  在禅城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群看来,“长者饭堂”貌似不起眼、服务微小,却精准把握了众多老年人的就餐需求,以“小”撬动“大”,通过小小食堂实现了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大作为。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运营,“长者饭堂”兼顾社会效益和运营成本,在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同时,形成长久稳定的良性发展机制。

  截至目前,禅城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营12家“长者饭堂”,实现辖区所有镇街全覆盖,平均每年服务超90万人次。老年人在家门口“15分钟生活圈”的半径内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助餐服务。如今,通过“长者饭堂”微服务,让民生好事实事“叫好”也“叫座”。下一步,将根据《“长者饭堂”建设与管理规范》,助力“长者饭堂”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

  

“共享小屋”

呼唤熟人社会温情回归

  做好社区工作,我总结为9个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共享小屋”将居民家中闲置资源、个人技能等整合起来,既方便了居民生活,又节约了生活成本,不仅让社区温情越来越浓,还可以巩固和发展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社区生活共同体。——祖庙街道塔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翠婵

  冬日暖阳下,祖庙街道塔坡社区前的小公园里,丝丝粤韵传来,几位“私伙局”老票友正排练粤剧传统名篇《客途秋恨》。旁边,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隙,金光点点洒落在练习心意六合拳的年轻人身上。几位老人看着活蹦乱跳的孙辈儿们,好不惬意。

  穿过小公园,步入塔坡社区,看到坐在石椅上的老人们,谭翠婵走上前去,熟络地打招呼、拉家常。在这里干了20多年,塔坡社区早已成为谭翠婵的另一个“家”。

  走进塔坡社区“共享小屋”的物品室里,凳子、轮椅、急救箱、工具箱等物品,塞得满满当当。“这些物品都是居民从家里拿来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成规模,非常实用。比如居民婚丧嫁娶摆酒席,借几套桌椅、板凳用几天,用完还回来就成,张家用完李家用。这些物品,也许不起眼,但却很管用。它们见证了社区治理的进程与成效。”谭翠婵告诉记者。

  2018年,禅城区推进“共享社区”建设,在社区建立“共享小屋”,塔坡社区是首批试点之一。

  “共享小屋”是个啥?如何建?有啥好处?谭翠婵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走家串户、反反复复地与居民沟通。然而那会儿居民普遍态度冷淡,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怎么办?谭翠婵和工作人员经过分析、比对、筛选,决定选取鸿业新天地小区作为突破口,力争尽快摸清居民的实际需求。调研发现,小区900多户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500多人,居民提出的需求清单大多围着老人转。

  很快,小区利用原物业办公用房打造“共享小屋”,包括党群议事厅、图书室等多个功能区,设置了老年人公益微课堂、儿童助托、图书共享、物品中转四个项目。

  如何让“共享小屋”吸引社区居民关注?谭翠婵想起了社区老党员李叔。70多岁的李叔有一身好手艺,装水龙头、通下水道、修小电器都不在话下。“这些都是技术活,很微小也很琐碎,但很多社区居民不会干,遇到问题一时间也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来干。”谭翠婵说。当谭翠婵来到李叔家说明来意,老党员李叔当即决定,每天到社区“共享小屋”来“值班”,自愿把自己的技能“共享”出来。

  在小区公开栏、微信群里,不少居民看到李叔提供服务的信息后,有事儿就请李叔来帮忙。手艺高强、热心助人的李叔,成了“共享小屋”的“活招牌”。“共享小屋”的人气日渐升温,居民们主动把自家闲置的图书、物品放到“共享小屋”,互帮互助,各取所需,邻里之间也熟络起来。

  看到大家的参与热情,原本不太热衷社区事务的居民陈镜扬也动了心,一直想着自己能贡献点什么。“李叔毕竟年纪大了,社区这么多需求,他一个人忙不过来。”陈镜扬决心为“共享小屋”添一把力,把自己的装修技能“共享”出来……

  慢慢地,一些居民主动向社区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前不久,冼奶奶等几位老人到居委会找谭翠婵,希望有人能教他们使用微信。使用微信?这还需要专门教吗?家里的孩子不能教吗?谭翠婵大惑不解。

  经过仔细询问,谭翠婵了解到,疫情防控、外出购物、视频聊天等,老人们每天都需要使用微信,家里的孩子教一两遍后,就没了耐心,大家还是不会用。

  于是,社区组织梁丽梅、蔡诗敏等有耐心的年轻人在“共享小屋”里“共享”微信使用技能,从微信扫码、添加好友、微信支付等一遍遍教起,让老人们在实践中掌握微信使用技能,直到教会。

  爱与善是可以传递的。每次走到“共享小屋”,谭翠婵都要跟小屋义工队队长潘宜珍聊会儿天,询问她家的情况。“潘姨既是‘共享小屋’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谭翠婵介绍说,前几年潘姨的丈夫患了舌癌,需要手术,潘姨整天待在医院照料丈夫。有人在“共享小屋”说起潘姨家的情况,几位热心居民便决定轮流帮潘姨煮饭、做菜,并送到医院,直到她的丈夫度过危险期。

  深受感动的潘姨,希望有机会回馈大家,便主动承担起“共享小屋”义工队队长的职责,定期参与值班。几天没遇到社区里的独居老人,潘姨就会主动上门,看看老人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需求。

  截至目前,塔坡社区党委组织开展技能“共享”活动200多场次,开展儿童助托100多场次,居民“共享”物品近2000件,直接受益居民2000多人次。

  “以‘共享’的方式改变传统观念,从互借物品到技能‘共享’,从邻里相亲到疾病相扶,从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到议事协商,原来的熟人社会正温情回归。”禅城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丘少锋说。一间间小小的“共享小屋”,一件件契合居民需求的“微服务”,体现的却是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情怀、大作为,以“小”见“大”,让居民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和满满的获得感。“共享小屋”延伸了社区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也展现了社区治理的新作为。

  塔坡社区的经验,就是把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党员带头把自己的技能、物品“共享”出来,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共享”活动。如今,“共享小屋”在禅城区已经遍地开花,158个“共享小屋”累计举办共享活动6300多场次。在线上,“共享小屋”有了自己的微信小程序,注册人数超14万人,提供“共享”物品19万余件,“共享”技能9大项30余种,受益人数超10万人次,实现需求清单与服务清单的智能高效对接。

  

“和乐村居”

引领社会力量成为社区服务生力军

  从2015年到2021年,我们通过项目推动禅城区“和乐村居”进展,既在实践中提升了专业服务能力,也推动了居民由“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参与服务”的转变。——禅城区社联社工服务中心执行总干事梁裕聪

  周末,梁裕聪匆匆走出家门,来到石湾镇街道丽豪社区月牙湖广场参加一场便民服务活动。

  “在周末举办活动是家常便饭。”梁裕聪笑着告诉记者,周末社区居民时间多,举办活动更容易聚拢人气,获得更好效果。

  这场便民服务活动由石湾镇街道丽豪平安社区志愿服务队举办。该志愿服务队刚成立不久,梁裕聪有点不放心。

  在2021年禅城区“和乐村居”公益创投大赛上,禅城区社联社工服务中心推出的“石湾镇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培育项目”广受好评。不到一年时间,成果丰硕,丽豪平安社区志愿服务队便是该项目发掘和培育的7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之一。

  慢慢地,梁裕聪放下了心。通过各种有趣的互动体验,社区居民们了解到垃圾分类、防诈骗等知识和相关政策。

  经过多年的发展,梁裕聪所在的禅城区社联社工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一家5A级社会工作机构,运营市级项目1个、县(区)级项目4个、镇(街)级项目9个。梁裕聪觉得,这都是社工们“能干”的结果。他说:“做好一名社工不容易,既要能干,又要能说,更要能写。能干就不多说了;能说指沟通能力,调解矛盾纠纷,全靠‘嘴功’;能写则是通过撰写项目书等,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村居是禅城发展的基础、落脚点,禅城区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统筹各方资源,全力开展“和乐村居”行动,营造和谐、快乐的村居氛围。梁裕聪认为,这为社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2015年起,他带领着社工们连续参与禅城区“和乐村居”公益创投大赛,服务领域覆盖了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促进邻里关系、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

  与禅城区社联社工服务中心类似,禅城区志愿者联合会也是今年“和乐村居”公益创投大赛的参与者,是“和谐福禄、活力社群”和美社区共建项目的承接机构。该项目关注祖庙街道福禄社区独居、空巢、残疾、高龄等弱势长者和困难家庭、低保家庭的需求,并提供多样化支持。

  前不久,一场“居家无小事,安全在行动”长者居家安全改造活动在福禄社区举行。禅城区志愿者联合会组织志愿者上门为社区困难群众开展日常居家防滑、家电维修、安全知识科普服务。在体弱多病的华姨家中,志愿者为她修理抽油烟机、电热水壶。对行动不便的虾叔,志愿者为其仔细检修水电线路,更换了老旧的热水器配件等。

  该项目负责人李欣如介绍,在社区中建立社会资源库,联动福禄社区“两委”、爱心企业、医疗机构等,为社区有需要的弱势群体提供多方支持,营造社区和谐氛围。

  在社会组织、社工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变身”成为社区志愿者,为社区治理贡献志愿力量。记者走进祖庙街道南浦社区,居委会门前的小广场上,宣传栏内有着众多志愿活动的照片。“这是党员志愿者潘红远,正在社区‘体温岗’值守呢。”见到记者关注疫情防控照片,南浦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崔美玉介绍说。

  疫情防控期间,潘红远主动到社区报到,总是简单说一句“我来吧”,便拿起体温枪,走上社区疫情防控岗位。中午,社区出入人流量较大,可志愿者又需轮岗吃饭。看到这种情况,潘红远还是那句“我来吧”,每天午餐时间段都选择坚守岗位。潘红远的所作所为,居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她的感召下,叶友莲、陈惠燕等党员主动担任先锋楼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和小区治理。

  依托禅城区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组织实践基地、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等孵化机构,众多兼具队伍规模与服务质量的社会组织、社工成为社区服务的生力军。“他们精准把脉居民的‘微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微服务’,正是这些‘微服务’发挥了大作用,催生了‘和乐村居’等服务品牌,形成了良性的社区服务生态圈。”禅城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股股长刘建颐说。

  通过举办“和乐村居”公益创投大赛,禅城区搭建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联动参与的平台,花小钱,办大事,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持续投入到社区治理中来。如今,禅城区持证社工2280人;登记和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593家;21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培育2500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42万小时。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居民的参与活力被充分激发,社区治理的力量更加充实。


“数据赋能”

让未来社区变得更聪明更智慧

  站在政务无感一体机前,摘下口罩,进行人脸识别授权后,系统根据政务大数据池沉淀的身份、地址、年龄等信息,自动匹配可办理的事项,即可享受婚检券、产检券、老人优待证等全生命周期无感政务服务。打开手机APP,在家也能享受各项政务服务。通过无感服务,实现了推动政务服务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转变创新。——禅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数据应用股股长王学锋

  “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高龄津贴已成功发放。”随着手机短信声响起,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季华社区温国胜老人的“生日礼金”已经到账。

  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是禅城区政府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的高龄津贴。通过人脸识别授权,政务大数据自动填充申报表单等材料信息,温国胜老人上传银行账户信息后即可完成“秒批秒付”,津贴直接划拨至银行账号。

  广东省(佛山)软件园10号楼旁,1号大楼已经拔地而起。近看与普通写字楼并无区别,踏入大门,才发现“别有洞天”。软件园作为禅城区社会治理中心的大数据服务区,汇聚了众多便民数字化智能化新场景,满满的时尚科技感扑面而来。

  实有人口7465人、单位353个、房屋6782间、设备29783个、标准地址6244个……随着工作人员点击鼠标,“城市大脑”迅速运转,南浦社区的详细情况尽收眼底。

  拉动鼠标,屏幕上的场景迅速拉近,记者实地采访的南浦社区居委会门前小广场清晰可见。“这不就是换个视角空中看社区么?”大家笑着说。

  禅城区祖庙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李恒松介绍说,南浦社区的生态网格管理机制已顺畅运行,网格员日常核查推送动态数据,通过一个APP便能完成各项工作。通过“禅城智慧党建·共享社区”小程序,社区协商议事更高效。

  禅城区智慧化社会治理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冯翠红告诉记者,“城市大脑”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协同收集机制和数据共享架构,汇集各部门的数据。通过建设“城市大脑”,对接禅城区大数据中心、区级微服务“云平台”、“共享小屋”小程序及民生服务系统,汇聚31.8亿条民生服务数据,为“数据赋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精简表格134张,压减率51.5%;23个“无感服务事项”有效减少村居超4万件的窗口办件量;10张条线部门表格融合为1张综合巡查表……网格员通过一个终端机、一个APP填报表格,系统自动梳理,分门分类自动上报至各条线部门,网格化巡查融合,也让基层的担子轻起来。

  通过打造“城市大脑”,为社区工作者“心中有数”“精准发力”提供有力支撑。去年5月以来,禅城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新冠疫苗预防针为例,社区有多少户、多少人,有多少人接种了疫苗第一针、第二针和加强针,还有哪些人未接种,各种信息一屏尽览、动态更新,为精准高效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供支撑。

  通过禅城区微服务“云平台”,形成了动态更新的“社区需求图”与“社区资源图”,为治理赋能,打通了社区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渠道,这也是禅城区创建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重要一环。全区154平方公里划分为451个网格。通过生态网格系统,实现多样性民生需求与多方社会供给之间的全域流通、精准配对,网格内各类事件在屏幕上的分拨、处置、反馈流程清晰显示,让全区社区服务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街道微服务中心累计完成服务10844项,服务超450万人次;近2万名在职党员到94个社区报到,开展900多场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与。正是由于“数据赋能”,让居民需求得到精准回应,使社区里的人情味变得更浓。

  “城市大脑”显示,禅城区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上。在庄旋看来,不管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大家都把禅城当成自己的家。前不久,一名小女孩突然掉进河里,路过的外卖小哥欧阳海锋立即下水把孩子救到岸边,救人事迹感动了千万网友。“来自外地的外卖小哥融入禅城社区,他救的是自己的‘家人’。温情社会的正能量之风吹进千家万户,也吹进了外来人员的心房,凝聚起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庄旋说。

  岭南文脉传承创新基因,千年古郡孕育改革先锋。在禅城区推动智慧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的蓝图中,通过“城市大脑”,汇聚和融合全区各行各业、大街小巷、公共设施、人事物等公共数据,打造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可进化的云网端一体化协同城市智能系统,推动禅城区社区治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转变。

编辑:谷雨

审校:xw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