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20位旅游达人漫步“中国陶谷” 品味千年薪火相传

2017-9-23 15:45|原作者: 25小时网

  由佛山市禅城区旅游局举办的“来佛山,游禅城,读懂岭南-全国旅游达人品味禅城之旅”昨日拉开帷幕。昨日(9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旅游达人开始了首日行程-禅城陶瓷文化之旅,依次品味南风古灶、石湾酒厂、柏林艺术馆等禅城著名旅游景点,体验禅城制陶艺术的精湛,感受陶瓷行业的蝶变。

  来自福州的旅游达人吴一凡感叹,禅城用传统手艺做出符合现代市场的产品,文化、商业有机结合;而且配上陶艺博物馆、陶艺比赛展,通过独特创意不断挖掘陶文化发展,可谓是打造‘文商旅产’发展的典型。

  南风古灶:看五百年来窑火不绝古窑
  昨日上午九点半许,众达人来到南风古灶,领略至今已有5000年的陶瓷发展历史文化魅力。据了解,石湾有500年南风古灶灶火不熄,这也是佛山目前为止今剩的2座至今保存完整、仍在烧窑的古窑,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据悉,高灶也被称为龙窑,因其依山岗而建,一级级依山而附,形似神龙。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窑火的热量可一级级向上传送,大大提高烧制窑器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负责讲解的,是佛山市著名文化学者梁诗裕。梁老师介绍,根据记载,石湾最多时有107条窑,建国初期剩下4条,现在只有2条古窑了。500多年窑火不熄,在世界制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他还讲了一个故事,有台湾陶艺专家来此参观时,竟然跪了下来,“他说,要以此表示对石湾陶艺文化、陶艺传承、制陶人精神的敬重”。

  与其他达人“咔嚓咔嚓”拍照不同,旅游达人“色影姐”几乎是举着手机自拍杆,将全程都拍了下来,以便旅游结束后制作视频。
  据导游介绍,上面的瓷砖壁画中,1000多块瓷片中,竟有13块5000年前出土的瓦片。而且龙窑的尾部,还有一株沧桑大榕树。让人感觉真的有神气在石湾。

  饶宝莲剪纸工作室:看佛山特有的铜凿剪纸
  绕至高灶后方,别有另外一番天地。漫步于小巷间,祠堂、粤剧、酒博物馆,甚至店前的石子小径、墙上的花草盆栽,都成了众达人相机中的景色。而最令众人兴奋的,莫过于在佛山饶宝莲剪纸工作室的收获了。

  小小的工作室内,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被摆放于桌上、被贴于墙上。其中一幅作品“天香纳福”,更是吸引了来自重庆的达人“草莓”的目光。粉红色、黄色、蓝色、紫色的花团锦簇中央,是一个大大的红色“福”字,格外引人注目。
  饶宝莲介绍,这是佛山特有的铜凿剪纸作品。据悉,铜凿剪纸,是佛山独有的剪纸艺术品种,始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有800年历史。
  铜凿剪纸使用的材料不是纸,而是佛山特有的铜箔,用青铜锻打而成、比纸还薄的铜片。其作品色彩鲜艳、珠光闪闪、金碧辉煌,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围观的达人越来越多,甚至将小小工作室挤得水泄不通。围观之下,饶宝莲即兴剪了一个小“福”字,这简直令众人抓狂,立时架起“长枪短炮”、拍照不止。不过短短一分钟,“福”字便已剪好,“这样的老艺术家真是佛山的宝啊”,“草莓”说。
  殊不知,饶宝莲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永才的嫡传弟子。“国字号”非遗项目,这在佛山的分量有多重?梁诗裕表示,“剪纸是佛山申请到的首批‘国字号’项目,而截至到去年底,佛山有此招牌的也不过14个”。

  了解陶瓷文化:制作梦想陶艺作品
  见多了电影中的制陶画面,可以亲自动手,体验一把制陶的乐趣。这样的机会,简直让众达人“抓狂”了。在师傅的演示下,短短三分钟,一个造型优美的花瓶,便奇迹般的出现在众人眼前;特别是陶器自师傅手指间划过,不断变换出不同形状,更让众人忍不住立即体验一把。

  然而,看着容易,做起来却甚难。本想着做一个宽口盘子,结果在高颜值90后博主李晓莹的手中,却做成了一个低矮的窄口盘子。师傅遂上前指点,不想弄巧成拙,李晓莹双手蘸了点水,再次操作时,不到数秒,盘子变成了一堆泥巴。“水加得太多了,旋转力度也没控制好,泥巴直接飞了出去。太可惜了”。
  即使如此,李晓莹依然乐在其中。“很真实的陶艺文化就呈现在眼前,这不是看书、看电影能获得的,给人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的体验,可以让人更深入的了解那些被人淡忘的东西。在佛山能有机会,是很难得的”。
  作为拥有众多粉丝、文章平均阅读量超30万、直播最大单场超130万的旅游达人,李晓莹为禅城旅游建言献策,“外省人其实对岭南文化是很有兴趣的。特别在禅城,一些很古老的民间习俗、文化古迹,保留得非常好。对于那些来禅城的自助游游客,如果有充裕时间可以慢慢体验,感觉一定非常的好”。

  南风古灶被点赞:各元素衔接自然舒服
  旅游达人吴一凡点评:“南风古灶景点的布局很好。一进门,首先看到的便是窑厂,文化氛围浓厚;然后游览景区,有剪纸工作室、祠堂、大榕树,旅游元素横丰富;接着参与手工制作,体验感十足;最后还有公仔一条街,而且价格也适中”。

  “这和一些景区不同。文化氛围很浓厚,让人兴趣浓厚;商业氛围也不是太过,让人不会反感”,吴一凡说,“这样的景区旅游线路,各种元素衔接的很自然,体验起来自然舒服”。

  吴一凡对于石湾陶艺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停点赞。“陶艺品中,家居摆件、公仔玩具多一些,用传统手艺做出符合现代市场的产品,文化、商业有机结合;而且配上陶艺博物馆、陶艺比赛展,通过独特创意不断挖掘陶文化发展,可谓是打造‘文商旅产’发展的典型”。

  石湾酒厂:惊叹肥猪肉酿酒
       参观石湾酒厂的时间,被安排在了中午一点半。然后,进入石湾酒厂后,众人立马抖起了精神,因为整个酒厂都弥漫着酒香。“好香啊”,几乎每个跨进大厅的达人,都要夸赞一句,好像早商量好了一般。

       石湾酒厂迄今已有180多年历史,是广东真正还在原址生产的中华老字号,以善酿纯正粮食酒而饮誉中外。大厅的酒瓶酒罐、人物雕塑,已让众达人的相机停不下来;坐电梯上到6楼,电梯外的景色更为震撼。

       出电梯是一个超大的露天阳台,3个直径约10米、高达6层楼的“粮仓”直立于阳台边。“每个仓能装1200吨大米,每仓每天最少也要用掉100多吨大米”,讲解员介绍。

     酿酒工艺同样引人关注,踏曲、发酵、蒸馏、浸肉、灌酒、送酒,透过墙上的照片,如同置身于百年前的酿酒车间。
  而为有趣的是浸肉工序,猪肉放到酒中?梁诗裕讲了一个有趣故事。200年前,陈如岳执掌陈太吉酒庄时,因为偶然机会,将一块肥猪肉丢入酒缸中,结果喝酒时发现味道远比之前醇正,遂将其作为不传之秘,一代代传承下来。
  这也是有科学道理的,肥猪肉可以吸附酒中杂质,并与酒液融合,形成独特酒香和醇化酒体,对提高酒香、酒味、酒液澄清度有很大作用。因放入酒中的肥猪肉白如玉,故酒名取名为“玉冰烧”。
       “各种装酒容器、制酒工艺、生活场景蜡像,仿佛是置身于两百年前的石湾”,达人吴一凡赞不绝口,“能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气息。酒本身就是民间交际、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代表着一种民俗文化。参观酒厂,竟能窥见当时的社会多种场景,实在是一种出乎意料的收获”。

  柏林艺术馆:《曹操观沧海》,大师拿着放大镜来制作
  柏林艺术馆位于著名的南国陶都——石湾陶醉文化街区北纬23度艺术空间,毗邻世界闻名的南风古灶,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先生离游石湾二十年后,归巢故土的艺术殿堂。
  据了解,柏林艺术馆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藏品200多件,是一座面向大众开放的世界级综合性陶瓷艺术馆。

  20位旅游达人一进入展厅,立即被潘柏林一件件展品给吸引,或稳重或灵动,活灵活现……达人们拿起相机,捕捉着一件件艺术作品的细节。随后,潘柏林大师还亲自现身展馆,和达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合影。

  据悉,镇馆之宝是《曹操观沧海》,这也是潘柏林创作时间最长的一个作品,为了将人物的神韵体现出来,他都不记得自己重做了多少次。“从人物的须发、衣带、披风到马的鬃毛,乃至手中的扬鞭,必须面面俱到,任何一个细节和角度都不能有偏差。”
  讲解员介绍,这件作品因为体积不大,但要照顾到各个细节,做到360度无死角,例如人物头部只有一个大拇指大,但要体现出挥斥方遒的霸气,难度非常大。还有马的缰绳只有牙签粗细,一部小心,烧制时就会断裂。“制作时,大师是拿着放大镜来做的。”


  新石湾美术陶瓷厂:巧遇边听《卡萨布兰卡》边做《钟馗》的女工
  据了解,石湾制陶迄今已有5000年历史,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石湾美术陶瓷厂,50多年来,已由一家单纯生产美术陶瓷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位国家级陶艺大师和13位省级陶艺大师,专业生产陈设艺术陶、建筑艺术陶、装饰艺术陶、日用艺术陶等多个系列产品的企业。
  昨天,达人们走进该厂生产车间,观看着一件美轮美奂的作品的制作过程,一位女工听着《卡萨布兰卡》,一边熟练地在制作《钟馗》,见到有人朝她拍照,她开玩笑说,“我速度很快的,要拍照,先让我停下来,否则照片拍出来是虚的。”

  梁诗裕讲解道,以前石湾制陶用柴烧,这种工艺优点在于,由于窑炉每个地方温度不一,同样的作品,烧出来的颜色千变万化,但缺点就是废品很多。后来应环保需要,大多数窑炉改为电窑、气窑,这种方式优点在于环保并且废品极少,缺点在于成品千篇一律。“现在佛山只保留了个别柴窑,专门是为大师制作而用,比如同庆窑。”

  佛山泛家居电商创意园:见证陶瓷旧厂房的蝶变
  当天下午最后一站来到佛山泛家居电商创意园,达人们漫步其中,喝着咖啡听着音乐,谁也想不到这里曾经是某陶瓷厂旧厂房,一块块瓷砖曾经从这里的生产线走向全球。之后,这块土地完成了从旧厂房到泛家居电商创意园的华丽蝶变,由原来的产业工人聚集之地,变成了年轻创客们梦想起步的“摇篮”,成为国内首个以“互联网+”驱动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题园区。

  坐落其中的南国陶源文化酒店是中国陶谷首家陶艺文化主题酒店,酒店采用“酒店+陶文化”的文化创意模式,酒店的客房、餐厅、大堂各个角落无处不融入了陶元素。
  一位旅游达人是资深"酒店试睡员",他赞叹,去过许多高档酒店,但还是被这家酒店深深吸引。“有机会,自己想来这睡上一晚。”

  行通济,无闭翳:表达美好祝愿
  粤剧、武术、陶艺、剪纸、龙狮、龙舟等文化,在禅城一直传承下来,而且保留的都特别完整。此外,禅城还有‘北帝诞’、‘行通济’、‘秋色欢乐节’等众多民众参与、用节令固化下来的各种文化活动,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据了解,“通济桥”在佛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是佛山最早兴建的第一座大木桥。每年的农历正月15日夜晚到16日,没有任何人出面组织,佛山万人空巷,为了一个共同的希冀,同走一条桥。当天,佛山其他区的众多街坊群众赶来参与“通济行”。

  晚饭过后,众达人来到通济桥,走过通济桥,以求事事顺心。古语有云:“行通济,无闭翳”,在佛山人尽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寄托着佛山人的美好祝愿。

  25小时网黄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