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一日一书|孟晖:​花间十六声

2015-6-24 10:31|原作者: 凤凰网读书

  一日一书|孟晖:​花间十六声


  花间十六声

  孟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1


  《花间集》原为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成书于公元940年,是中国最早的词选集,其内容多写男女艳情,涉及上层妇女琐碎、休闲、侈糜的日常生活,且好以女子口吻为之。

  孟晖编著的《花间十六声》以《花间集》和部分晚唐、五代、宋代诗词中描写的十六种物件如屏风、枕头、梳子、口脂等为线索和底本,以当时的造型艺术(纸上绘画、壁画、饰品等)为参照,深入、充分、兴味盎然地探究考证一千多年前中国女性生活的种种细节,尽力再现那个遥远的年代之一角,有助于读者了解、感受中国的古代社会,也有助于理解和体会滋味复杂、褒贬不一的“花间词”。


  床上屏风(节选)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再过两代人,要理解这首诗,大概就困难了。截止到我这一代,在童年时多多少少,还都有夏夜露天乘凉的经验。但是,进入空调时代之后,特别是,一旦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确立为全社会的标准之后,夏天在室外乘凉、过夜,就会被视为下等人的粗鄙作风,而受到摒弃。

  铺一张席子,或者摆一张竹床在露天的庭院里,一家人都是背心短裤之类的随意穿着,散漫地躺在席、床上,摇着扇子,由大人给孩子讲述各种传说和传闻,直到夜深。难耐的暑热终于有所消退,人们于是酣然一觉到天明。这样一种度夏的风俗,实际上已经在急速地从当代生活中退位。当然,我们可以认为,无论多么炎热,一家人都可以安坐在空调制冷的客厅里,盯着彩电,接受媒体提供的关于世界各地的信息,这是一种进步。

  到目前为土,只要关于纳凉的传统方式还在人们的记忆中依稀残存,杜牧的这首《秋夕》就几乎是明白如话——它写的,是我们所经验过的生活,并且是经验中最日常、最温馨的部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熟悉感,使人无意对这首诗再作深究。其实细一想是很奇怪的,在一首露天纳凉的诗作中,怎么会有“画屏”也就是屏风呢?

  答案就在宋人绘画中。传世宋元画作之中有几幅描绘人们夏日纳凉的作品,其中,摆设在庭院中或水亭上的凉床,都在床头设有屏风。如宋代佚名画家所作的《槐阴消夏图》,槐树下,一位士大夫袒腹仰卧在大榻上“昼寝”,在他头顶的床前,挡着一座落地式大屏风。在《荷亭儿戏图》中,临水的敞亭中摆着一张大榻,一个可爱的婴孩正在床上玩耍,由母亲在一旁照看着,这张大床榻的一端,摆有一张很小的屏风,直接设在床上。同样的,在相传为宋人王诜所作的《绣栊晓镜图》上,摆设在露天的一张床榻,在其一端也放有一张小屏风。最典型的是南宋佚名画家(传为赵伯骕)的《风檐展卷图》,图中表现一座用于度夏的敞轩,轩上横放一张凉床,凉床之后竖有一座.落地大屏风。一位士大夫随意侧坐在床上,倚着一张当时夏日流行使用的竹枕,在近枕的床头一端,安放着一张小屏风。

  《风檐展卷图》对宋人消夏生活方式有最好的展示,值得重点研究。这里只谈画中床头上的小屏风。从唐宋文学中看,当时的实际生活中,在安置枕头一端的床头,确实会安放屏风,在宋代,这样的屏风叫做“枕屏”。如南宋人洪迈《夷坚志》支庚卷第九中,讲了一个“程老枕屏”的故事,说有一位叫程景阳的老先生“夜卧,灯未灭”,忽然看见两位美女,对老先生施以騷扰。大家也猜不出是什么缘故,“久之,因碎所卧枕屏,方于故画绢中得二女,盖为妖者,亟焚之”一过了一阵以后,老先生床头的枕屏被搞碎了,这才发现,屏面的内层夹衬有旧绢,这旧绢上原有绘画——实际是把画在绢上的旧画裱做了屏面的内衬——所画内容正是两个美女,不知怎的成精作怪起来。这个故事说明,在宋代人的生活中,“枕屏”是睡床上常见的设置,屏面一般用绢等丝织品制作。

  关于枕屏,扬之水先生所著《宋人居室的冬和夏》一文中有相当周全的介绍。使用枕屏的起居风俗并非宋人独有,至迟在唐代,就已经使用枕屏,当时叫“枕障”,如李白就有《巫山枕障》诗,顾况《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一诗则说:“杜生知我恋沧洲,画作一障张床头。”可知枕障与枕屏同属一物,张设在床头。至于其作用,在于为头部挡风。白居易《貘屏赞》前小序就明确说:“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风卫其首。”

  在床畔张设屏风,用以挡风,在当时显然是很普遍的做法,比如《全唐诗》中收有杨衡的《春日偶题》:

  何处春先到,桥东水北亭。冻花开未得,冷酒酌难醒。就日移轻榻,遮风展小屏。不劳人劝醉,莺语渐叮咛。

  非常明确地讲,安放小屏风是为了挡风;这小屏风的安放处,显然应该是在“轻榻”上。

  白居易《闲卧》一诗表达了极其相同的意思:

  尽日前轩卧,神闲境亦空。有山当枕上,无亊到心中。帘卷侵床日,屏遮入座风。望春春未到,应在海门东。

  这种挡在床畔的屏风,有落地式大屏风,也有小屏风。如白居易《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有云:

  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置榻素屏下,移炉青帐前。书听孙子读,汤看侍儿煎。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支分闲了,爬背向阳眠。

  床榻置于屏风之“下”,显然这里所言是一座落地式大屏风。落地式大屏风的位置,往往并不在设枕一端的床头,这种大屏风更经常被安置在床榻背沿的一侧,为床上的人挡住从背后袭来的风寒……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