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开放创新争当尖兵——佛山市南海区探索跨区域经济合作纪实 ...

2015-9-21 09:02|原作者: 珠江时报

  佛山西站建设现场。

  南海,不是中国第一条高铁的途经地,却是“高铁经济”最热烈的拥抱者。

  去年12月26日,连接广东、广西、贵州三地铁路大动脉——贵广、南广高铁全线通车。同一天,广东、广西、贵州高层聚首,签订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新局面。

  作为两条高铁的东部交汇地,广东省佛山市区位优势凸显,一跃而成高铁经济带重镇,被誉为“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今年4月,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市长鲁毅分别带队,拜访高铁沿线8个市(州),获得各地积极响应,达成许多合作共识。

  面对呼啸而来的“高铁时代”,约占佛山市面积1/3、又是佛山西站所在地的南海区奋力承担跨区域经济合作“开路先锋”。

  开放的南海,再迎开放的创新。


  “一根扁担挑两头”

  ——区域互动,拓展发展空间


  谋定而动。

  当省市层面频频“聚焦”高铁经济带时,南海也在苦苦思索发展“突围”。

  去年11月28日,佛山市委常委梁维东调任南海区委书记,恰好是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全线通车前夕。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他对南海下一步发展路径看得更清楚:“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以市场资源为纽带,推动跨区域经济合作,才能增强南海发展后劲。这是一次开放的创新,即从面向发达地区的单向开放,转向周边地区的全面开放。”

  过去30多年,南海改革开放闯关夺隘,经济实力名列全国市辖区前茅,去年GDP超过2300亿元。但是,面对人才不足、产业低端、资源紧缺等“内忧”,以及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等自由贸易区“环伺”,南海倍感压力巨大,“慢不得,等不起,拖不了”。

  为此,南海决定,“跳出南海谋发展,跨区合作找空间”,由近及远重点布局“三大板块”——南接广州南站,打造粤港澳高端合作服务示范区;东联广州市荔湾区,推动广佛同城化;西依佛山西站,助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其中,高铁经济带是南海向外发展“重头戏”。

  佛山西站选点南海狮山镇罗村,计划2017年6月建成。为了如期竣工,工人们正日夜加班。候车厅,弧形钢结构穹顶已显雏形。地面,建材堆积如山,铲车、吊车、卡车马达轰鸣。站台上,银灰色高铁不时穿梭而过。

  工程指挥人员告诉记者,佛山西站共4层,地面两层,地下两层。除了贵广、南广铁路,佛山至阳江铁路、广佛肇城际、广佛环城际、高明新机场城际联络线以及佛山城市轨道交通线、有轨电车等均在此接驳。

  按照原先设计,佛山西站本是一个普通的路过站,但在省、市、区相关部门努力下,正朝“面向大西南、联通珠三角”铁路始发站的方向努力,打造成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不仅“做大”,还要“做足”。

  着眼于“紧凑型开发”,南海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布局,在佛山西站周边集中发展国际商贸会展、区域专业商务服务等,与狮山新城、罗村城区组团,组成佛山新的城市副中心,被广东省确定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主体区,占地92平方公里。

  广东鼎力支持,佛山主动承接,南海先行试验,“广东园”前景诱人——高铁经济带发展先行区、粤桂黔创新创业合作集聚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珠三角西部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区和新型城镇化创新建设示范区,为“泛珠”深层次合作积累经验,为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探路。

  “以佛山西站为核心,创建区域合作平台,是南海实施开放创新的独特优势,也是狮山镇加快发展转型的难得机遇!”南海区委副书记、狮山镇委书记刘涛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狮山是南海第一工业大镇。全镇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达800家,形成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去年,该镇高端装备产业及上下游配套产业总产值达850亿元。佛山西站落户,狮山如虎添翼,正努力建成国家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事实上,南广、贵广高铁横跨13个市(州),形成三省区4小时经济圈,通车一年,经济效益明显。今年暑运两个月,南广高铁客流量达到257万人次。上半年,贵广高铁平均客座率达105%,贵州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1.49%,来自广东游客数量增长10倍多。

  “珠三角需要产业发展腹地,西南地区需要加速工业化,高铁为双方提供了机遇。”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认为:“一根扁担挑两头,东头珠三角,西头大西南,中间是粤桂黔高铁。这条高铁经济带将改写西江流域经济版图。”


  “小马拉大车”

  ——产业互补,释放经济能量


  高铁经济核心作用,在于创新要素大流动。

  近年来,南海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等异军突起,但众多传统制造业仍占“半壁河山”,亟须引进人才与技术、改变粗放发展模式。高铁开通之后,求贤若渴的南海向沿线大专院校频抛“绣球”,产学研合作密集互动。

  今年4月,南海与广西大学达成协议,构建校企合作信息共享平台。6月,南海在贵州大学举办民企校园专场招聘会。7月,贵州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4名博士首次走进南海瀚天科技城,开展企业科研实践。8月,贵州省黔南州组团到佛山市、南海区开展科技合作交流考察。9月14日,粤桂黔三省区13市的政研室代表及部分高校专家聚集南海,探讨人才交流、产业合作等问题。中山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商定,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合作试验区共同设立研究院。

  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流动,势必带来产业互补,激发“创新驱动”。这从粤桂黔三地企业投资合作趋势可见一斑。

  据粗略统计,佛山市贵州商会日益壮大,会员企业达100多家,产值超过百亿元。而在贵州省,广东总商会会员企业达700多家,投资规模逾千亿元,其中包括广药王老吉集团、广州天泰控股集团、广东万达丰农投蔬果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多年前,南海嘉恒鞋业厂已进军广西,眼下又在谋划产业链资源新一轮整合。董事长潘健章说:“与广西合作企业发展很快,超出预想,未来会形成广西生产、南海研发的新格局!”

  初秋南宁,烈日炎炎,但广西发展高铁经济带的热情丝毫不减。南宁市已经做出周密部署,在产业对接、经贸合作、文旅合作、科技教育人才交流、合作打造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等5个方面,与佛山开展对接。

  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汉锋告诉记者:“南宁将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构筑跨区域产业链,加强与佛山铝加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合作。”

  高铁沿线,一批新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崭露头角,为高铁经济带注入活力。仅在贵州境内,就有贵阳都市经济圈、都(匀)凯(里)城市经济圈、“黎(平)从(江)榕(江)”特色产业和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圈,以及大数据产业、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现代商贸物流等基地。

  继“广东园”建设启动之后,“广西园”“贵州园”亦在酝酿之中。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韦耿说:“因为高铁经济带动,开发区走上快速发展轨道。我们希望跟广东,特别是全国制造业强市的佛山开展合作,当好佛山企业西进的桥头堡。”

  “一个平台两个空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珠三角辐射大西南的“前沿”和大西南融入珠三角的“跳板”,正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所肩负的使命。

  时光倒流30年,广西柳州市是全国家电制造基地,冰箱、电扇、电视等许多品牌都是“柳州造”。珠三角家电制造业崛起后,柳州家电产业发展相对迟缓,大批技术工人流向沿海地区。如今,粤桂黔高铁开通,这个山环水绕的工业大市又看到了新曙光。

  “也许,这是一种产业的轮动。”柳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传林意味深长地说:“当年,佛山学柳州,许多家电企业都来柳州考察;现在,柳州要学佛山,发展先进制造业,加速工业化进程。”

  未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将聚集沿海、西南、西北地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研发基地等,双向互动。预计,10年之后,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南海区区长郑灿儒表示,南海要抓住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契机,构筑先进装备制造业高地,与周边地区共建配套基地,在跨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小马拉大车”作用。


  “串珠成链”

  ——民生互惠,追求合作共赢


  跨区域合作,需要互动,更要互惠。广东、广西、贵州三省区一致认为,要通过高铁经济带合作,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促进经济要素优势互补,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互利多赢,协同发展。

  乘坐高铁,一路向西。肇庆、梧州、贵港、桂林、柳州、南宁、贵阳、黔南……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城市,如珍珠散布于碧水青山之间。这些蕴藏丰富资源的城市,产业发展各有千秋,却也不乏“共同语言”。比如,汽车工业是广州、南海的支柱产业,也是柳州、玉林的支柱产业。柳州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达400多家,去年汽车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产量达200多万辆。

  柳州市工信委总经济师陆铫建议:“柳州、佛山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发展两地汽车全产业链,还可通过产业整合与协同,提高气体压缩机、柴油机、变速箱、液压元件等机械核心零部件的研制能力。”

  开放的创新,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一些珠三角地区企业家摒弃以往“唯我所用”的狭隘视角,倡导“双向、平等、互惠”的包容思想,推动跨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融合。

  3年前,广东广顺集团总裁吴全到贵州凯里炉碧经济开发区投资设厂,前前后后总共投资6.5亿元。最近,他以广东省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会长身份,多次组织企业到凯里考察,合建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园,陆续引进广东盈华高科新材料、佛山珠江开关电器、广东玛盛液压设备、佛山康德医疗设备、美国STWRISI医疗设备等项目。

  “我们希望通过高铁经济带合作,树立共生型理念,发展分享型经济,追求共生、共利、共享的形态。”9月15日,在南海举办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座谈会上,广东省委政研室主任张劲松说。

  开放的创新,变“被动承接”为“主动对接”。融入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不再只被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而是主动拥抱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业态,适应新常态。

  提及与珠三角产业对接,贵州人最津津乐道的是“大数据”。去年,贵州确定“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电子信息产业当年规模总量达1460亿元。今年5月26日,贵阳举办“国际大数据博览会”。恰好,9月10日,佛山举行“首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

  “大数据与互联网+,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强强联手。”贵阳市工信委副主任肖鲁说,“贵阳要学习佛山机器人装备制造,加速工业化进程;佛山可借鉴贵阳打造大数据产业的方法,推进工业4.0。”

  秉承“平等、互惠、共赢”原则,粤桂黔在交通、产业、能源、环保、旅游等领域合作纵深推进,打造一条“黄金带”“富民路”。今年以来,贵阳市吸收外来投资项目中,珠三角企业占六成。贵州日用商品的1/3和省外投资的15%来自大珠三角地区,全省50%的外出务工人员和70%以上省外送电均输往广东。

  “千里粤桂黔,高铁一线牵。”

  坐在百威英博啤酒(南宁)有限公司会议室,百威英博啤酒(佛山)有限公司企业事务部经理赖爽惬意地描述“高铁魅力”:“早上在佛山饮茶,中午到南宁吃饭,下午又可以赶回去。有了高铁,相隔600公里的佛山与南宁,来去太方便了,就像一个城市!”

  高铁经济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或许,赖爽的体会是一个令人信服的注释。


(来源:珠江时报转载自人民日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