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透视三水“幸福指数”里的“小城大爱”

2014-3-6 09:46|原作者: 南方日报

1.jpg


改造提升后的三水沙头公园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2.jpg


三水广海路上新修建的三座人行天桥不仅方便行人通行,也成为一道风景。


3.jpg


经初步改造后的健力宝北路高速立交。


     小城故事多,大爱永不落。几年前的一部电视剧,让“小城大爱”这个词广为人知。

    然而,小城是否必然有大爱?在产业快速发展、小城快速扩容的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又是否必然会飘红?这不仅是中央历来就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地方县区级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绕不过的课题。

    实际上,对于快速发展进程的三水而言,如何让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的经济,转化为民生动力,又如何让加紧升级的城市建设,为民生幸福指数注入内涵,同样是三水改革发展之旅的必解之题。

    笔者梳理发现,三水近年来不论是稳步攀升的直接民生投入,还是每年坚持落实的十件民生实事,抑或是保持特色的绿色发展,乃至日趋开放的施政体系,都在共同筑牢民众幸福感提升的基石。三水区长陈英文就表示,产业和城市发展最终都要惠及民生,要让市民切身感受到三水不断提升的“幸福指数”。

    这些工作的背后,政府有着怎样的思考?市民又有着怎样的体会?

    民生建设“润物细无声”

    “民生的感受远比说辞重要。”在一位本土观察人士看来,相对于产业城市的“引吭高歌”,三水的民生发展显得有些“低调”,但这种“低调”背后,是三水民生建设的“润物细无声”。

    在西南的一位湖南籍务工人员也表示,虽然户口不在三水,但他的小孩可以在三水上小学,而且跟本地户籍学生一样免除了学杂费,“三水给我的感觉挺好的,对我们很包容,也比较公平。”

    这是三水居民幸福感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三水近年来的民生建设一直与产业经济和城市发展同步提升。这一点,在数据上的体现颇为直观。

    据统计,2012年三水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超6成,2013年这一支出数据更是达到23.4亿元,占比达67.5%,

    三水区相关负责人也向笔者列出了一系列数据:几年前,三水约80%的自然村仍存在水质无人管理、硬度偏高和微生物指标超标等问题,水质堪忧。经全力攻关,这一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全区人口优质通水覆盖率超95%;2012年,三水新建保障性住房1013套,其中680套投入使用;2013年上半年,三水新农保、居民医保等多个社保险种待遇上调。2013年,三水公安机关共逮捕犯罪嫌疑人1478名,完成全年目标的123.6%,百名民警逮捕数达到169名,年度打击考核总评分居全市首位,六项考核均居全市第一。2009年至2013年,三水区接报违法犯罪警情连续五年实现双位数下降。

    作为西南张边社区的“原住民”,梁永强对这一“知名”城中村的治安变化就感受颇深。原来治安混乱,环境脏乱,一度连警察进来都心惊的城中村,现在通过围院式小区管理、治安队员24小时轮流执勤等监管,治安情况已明显好转。

    打破社交“孤岛” 满足更高层次需求

    “除了保障性的民生工作,还要考虑更高层次的需求,进行大民生的统筹考虑,不然会跟产业城市发展脱节。”三水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水工业园等产业聚集重地,已在打破社交“孤岛”、满足精神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笔者也了解到,在三水60余万常住人口中,异地务工人员占到约1/3,如何更好的满足这一庞大产业工人群体的需求,是三水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正是在这种考量下,打破园区社交“孤岛化”进入决策者的关注层面,并成为工作努力的方向。

    此前,三水工业园内某陶瓷企业的一位研发人员,虽然月薪过万,但年过28岁的他在“努力”了5年后仍未找到女朋友,最后顶不住家中的“催婚”压力,无奈辞职回了老家。

    这种无奈的逃离,已经引起了三水的高度关注,改变也悄然开始。去年,位于乐平镇的三水工业园产业社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以该中心的服务和活动为载体,园区正致力于构建一种社区式的生活感受,这体现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人文关怀;而在近日公布的三水区今年90项重点工作中,乐平镇高端商住区和定位于“居住区商业中心”的邻里中心,也计划于年内启动建设。

    此外,三水中心城区和各镇中心城区的改造提升,也提上今年重点工作的日程。据介绍,这种改造提升一方面是提升其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区环境,另一方面是提升完善城区的公共服务功能。以西南城区为例,西南影剧院片区和商业城片区改造今年将全面启动,改造后将以更高端的商业综合体等形态,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商住服务。

    民生十件实事“言必信,行必果”

    关注民生,也就是关注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三水区委书记苏伟波就表示,要结合改革发展的主题主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将改革和发展关注到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事实上,三水坚持问计于民,推进“民生十件实事”工程,正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真切体现。

    从2008年开始,三水每年都向社会承诺办好“民生十件实事”。至于哪些能入选民生十件实事?决定权就在老百姓手中。“每年的民生十件实事都需要广泛征求民意,我们开辟了专门渠道让老百姓建言献策。可以说,每年的民生十件实事都是在群众集体意志下筛选出来的。”三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笔者梳理发现,在三水历年来的民生十件实事中,医疗、教育、交通这些与市民生活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的领域从未缺席,一些网络民意集中关注的问题也进入其中。2012年,三水就瞄准“水浸街”问题,投入数千万元进行整治,扭转了以往逢大雨就淹的局面。对此,住在时代城的王小姐就有着切身的感受,“过去下大雨,我们只能靠救生艇或者爬铁路桥出去,但现在没见这种情况了。”

    对于民生十件实事的实施,陈英文直言:“言必信,行必果。区政府提出了民生实施,就一定要做到。”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民生承诺背后,有着政府财政投入保障的关键支撑。

    数据显示,2012年三水统筹安排6750万元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9大类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六成以上;2013年,三水民生支出23.4亿余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67.5%,其中2.3亿元用于落实各级“十件民生实事”。

    大民生中的城乡“生活美学”

    “来到三水,进入三水,就会发现并感受到三水的美。”一位知名“三农”专家在穿行过三水大街小巷、调研完城乡发展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诚然,不论是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是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或是城市发展里的民生内涵,都在大民生建设中呈现出一种别致的“生活美学”。

    教育均衡化 城乡一体发展

    在今年的10件民生实事中,三水区将投入4000余万元推进区第三中学校园(一期)建设,以期补齐三水北部板块教育资源的短板,统筹城乡教育资源。

    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三水民生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纵观三水各个镇街就不难发现,镇街教育资源目前正在不断优化,与中心城区教育质量逐渐缩小差距。以乐平为例,近4年来,镇财政累计教育投入已超5亿元,出台的积分入学政策,也有效帮助异地务工人员解决子女入读问题。

    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打破户籍限制,教育公平日趋凸显。白坭中心小学的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二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三水积分入学的政策已经实施多年,我们也在尽力让异地务工人员子女享受更多的优质教育机会。”三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三水还将接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验收。

    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三水教育投入72538万元,支持区第三中学、区中心幼儿园分园等建设,推进三水城乡教育一体化,74800名学生受益。

    医疗公益改革让百姓感觉很贴心

    去乐平镇黄塘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量血压,早已成为77岁的高血压患者麦昌永两年来的习惯。不用挂号、不用排队拿药,短短数分钟就量完血压。“在家门口看病既方便又实惠,有时一天来量两次血压也不觉得麻烦。”

    事实上,在三水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挂号、问诊,到注射、输液,所有费用加起来只需要10元,病人如果有医保,医保还将支付10元中的7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石湖洲卫生服务站更是试点“零收费”。即村民除医保报销外,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将统一由村委会补贴。

    医疗公益改革不止让三水户籍人口受益,也让“新三水人”有了更强的归属感。来自河南的吕洋洋是三水海尔项目的普通职工,他没有想到,女儿竟然能够在三水接种近10种免费疫苗。更让他惊讶的是,乐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女儿今后还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真的没想到在外地还能享受这样的服务,真的很贴心。”

    去年三水民生十件实事中,三水对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妇(含居住满半年的流动人口)提供免费优生健康检查,受惠4756对夫妇。还建立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大额费用补贴制度。

    数据显示,去年,三水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15186万元,并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次均门诊药费和住院药费分别下降27.7%、43.4%。

    交通更通畅 景观上档次

    都说小城交通通畅舒适,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这一畅通性也开始遭遇挑战。交通作为老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也成为民生关注的“焦点”。

    2012年,三水新投放150辆公交车,新开通5条以上的公交路线,更新108辆出租车,从软件提升公共交通运行能力。随后,三水交通领域开始“啃硬骨头”,以路网建设治理拥堵源头。

    作为三水城区交通主动脉,广海大道的交通状况以往常遭诟病,如今斥资1.7亿元的广海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已进入收官之年。目前道路改造和绿化工程已完成,西南大桥至健力宝平交路段1.1公里的建筑外立面改造基本完工,今年将对余下路段的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预计年底完成。

    经过改造,广海大道的路面由原来双向四车道扩展为双向六车道,改造后的设计车速从原来的40公里/小时增至60公里/小时,提高了广海大道的通行能力。三座人行天桥已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过街需求。“以往广海大道是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必堵,改造之后行驶空间变宽了、人车分流了,交通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经常来往广海大道的“的哥”张向东说。

    三水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中,颇受市民关注的健力宝立交、塘九立交交通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居于首位。此次改造将把广三高速跨线桥底原圆形围蔽区域拆除,改造成双向十六车道路面,并通过优化设置调头车道、左转功能等,减少该处的车流冲突点。健力宝立交改造后,不仅有望减轻中心城区与外部联系的交通压力,还将变身为“高端大气上档次”。

    创文从细节处构筑三水新风貌

    城市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构筑成这个城市的精神风貌。而它的每一个细节变化,都见证着这座城市成长。城市管理与创文所带来的细节改变,正开始逐渐改变着三水,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惊喜。

    “现在菜市场买菜的感觉就像在逛超市,不像以前老担心弄脏衣服和鞋子。”家住西南文峰路的李彦海,对于新西南市场的投用感触颇深,曾经脏乱差的西南市场摇身一变成为老城区的亮丽风景线。

    其实,三水2012年就开始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进程。去年,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位列三水区民生十件实事之首。如今,园林市场、张边市场等三水中心城区的10个市场已经成为三水“样板市场”。在各个镇街,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也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农贸市场完成升级改造之后,三水又将目光聚焦于农贸市场周边环境。今年,三水将对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展开综合整治,彻底扮靓农贸市场。

    此外,三水开展城乡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启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深入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效整治城市“八乱”现象,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新提升。

    走进三水 感知温度

    ■观察眼

    如果不是在这里生活了两年,笔者不会想到,在外来人口集聚的广东,会有一个名为三水的小城,让他乡人有了“温暖”的感觉: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不仅可以积分入学入读公办学校,还可以和本地户籍孩子一样免除学杂费享受义务教育,就连接种免费疫苗和定期免费体检,也一样不落。

    如果不是经常性的与本地人接触,笔者也不会想到,三水本地的老百姓对于这座城市有着如此强烈的认同感。大病医保、公共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围院小区……在三水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跃然而出。即便还有不少城市细节值得改进,但每每网络上的“吐槽”过后,总有满满的爱意,流连于心间。

    也正因为走进了三水,笔者尤其能感受到这里的温度。但凡有人问起工作地,笔者亦能自豪地告诉对方:在三水这个并不算大的城市里,公共自行车、社区卫生服务站、产业社区服务中心编起了一张幸福的网络,城市关怀就在我的身边……

    也许,相对于“大民生建设”这个书面词语而言,老百姓更关心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但将官方的所思所为,与我们的所感所知相结合,就不难理解什么是城市温度,什么叫知行合一。

    诚如陈英文所说的“言必信,行必果”,民生建设尤需一种情怀与担当。只有将地区发展的成绩,转化为民众切身而真实的体会,经济数据才有温度,发展才不失内涵。

    作为一名观察者,笔者希望更多人能看到三水的这种情怀,理解这种担当;而作为一名“新三水人”,笔者也期待更多人能走进三水,感知这里的温度,体会这座城市的内涵。

    (来源:南方日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