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对标罗湖城市更新改革 禅城欲破老城改造瓶颈

2017-2-23 09:32|原作者: 南方日报

  [摘要 ]在考察了罗湖区的城市更新项目,了解改革经验后,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表示,罗湖能够在老城区取得新发展很不简单,罗湖的这条路是蹚出来的,在发展理念、发展担当、发展勇气等方面值得借鉴。

对标罗湖城市更新改革 禅城欲破老城改造瓶颈

  禅城考察队参观罗湖城市更新项目。

  2月20日,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片区,多云,站在近百米高的深业车城顶楼对外远眺,不远处一幢高楼拔地而起,成为这片老城区的新地标。作为罗湖区城市更新改革的重点片区,清水河片区拟推动16个城市更新项目,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未来产业孵化区。

  在罗湖,城市更新正成为这片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谋求发展新空间的利器。而在罗湖西北方100多公里的距离,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经过几十年发展,同样遇到了城市发展空间瓶颈,借鉴学习罗湖区的改造经验,成为禅城区党政领导班子此行的主要任务。

  在考察了罗湖区的城市更新项目,了解改革经验后,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表示,罗湖能够在老城区取得新发展很不简单,罗湖的这条路是蹚出来的,在发展理念、发展担当、发展勇气等方面都非常值得禅城借鉴。

  树榜样 一东一西两个老城区的牵手

  “我们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要在老城改造方面找一个发展标兵进行学习。”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在禅城和罗湖两区座谈会上直言,希望通过对标罗湖坚定禅城的发展路子,学习罗湖的勇气和担当,加强两区之间的资源对接。

  一个是珠江东岸曾经创造了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的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另一个是珠江西岸拥有2万亿工业产值的制造业大市中心城区,罗湖和禅城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上大致处于两条平行的轨迹上,鲜少交集,把一东一西两个城市中心联系在一起的,是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罗湖地处深圳中部,面积仅78.8平方公里,并且城市布局上呈现“一半山水一半楼”的特色,建成区面积只有35.1平方公里,其余主要为水源保护区和梧桐山森林保护区。但正是在这35.1平方公里上,诞生了全国第一家证交所、第一家期货市场、第一家地方商业银行,并成为深圳的金融、商贸中心和全国最大的黄金珠宝首饰加工基地。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罗湖区的土地瓶颈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经难以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们每年的小学生入学数量都以10%的速度增长。”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坦言,人口的持续增长给公共服务带来很大挑战。另一方面,作为深圳的老城区,罗湖过去在发展过程中也遗留了很多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

  无独有偶,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的处境与罗湖有很多相似之处。禅城面积154平方公里,其中南庄占了约一半,作为传统老城区的祖庙、石湾、张槎面积为77.3平方公里,与罗湖相当。去年禅城地区生产总值1607.3亿元,比罗湖少约300亿元。

  无论是面积还是经济体量,禅城和罗湖都较为接近,而更为重要的是,和罗湖一样,禅城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土地瓶颈,而从老城改造的经验来看,禅城甚至比罗湖走得更早。

  “佛山是全国最早进行‘三旧’改造的城市,禅城和顺德又是其中最早的两个区,顺德以旧厂房改造为主,禅城则从老城的改造做起。”刘东豪介绍,大约在2006、2007年,禅城率先启动“三旧”改造,当时国家还没有相关政策,禅城通过自身的探索闯出来的路子得到了认可,并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

  正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让禅城和罗湖这两个珠江西岸和东岸的老城区走到了一起。

  学创新 灵活机制激发老城活力

  回顾禅城过去十年走过的“旧改”之路,刘东豪认为并不平坦,但改造的经验能够得到推广和复制,证明“三旧”改造在老城区是有生命力的。随着城市的发展,最早进行“三旧”改造的禅城也遇到了瓶颈,刘东豪认为佛山和禅城原来的旧改政策正变得不合时宜。

  “我们区里2012年出台了9号文规范农村集体用地的流转和使用,到现在一个字都没改过,市里的‘三旧’改造政策从出台到现在,也没怎样改过。”刘东豪认为,政策过于简单和刚性,带来的一个影响是对于改造项目控得很严,不利于激发社会和经济活力。

  和禅城相比,罗湖的城市更新改革要走得更远一些。自2015年在深圳率先开展城市更新改革试点以来,截至今年2月初,罗湖区共受理城市更新项目35个,去年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14亿元,成为老城改造的典范。

  以深业车城为例,作为罗湖区城市更新政策出台后首个建成的产业升级城市更新项目,深业车城项目改造前为破旧仓储、矮层厂房,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全国知名的物流中心,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原有产业形态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经过几年改造,如今深业车城已成为深圳市首个永久性汽车产业综合体,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在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同时,项目还腾挪出2.2万平方米用地用于建设市政道路、公共绿地等,在寸金尺土的罗湖区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

  罗湖区委常委宋延介绍,罗湖区城市更新改革的一个关键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深圳,城市更新是以市场和企业为主,政府做好监管服务,这种方式对于单一产权的项目比较容易,但在一些老旧住宅区,当涉及产权较为复杂的情况,协商成本较高的时候,市场就会失灵。”

  对于第二种情况,罗湖采取了政府主导、由国有企业承接的方式推进。宋延介绍,为了处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政府会把协商谈判放在前面,把协议标准进行前置,只有当业主100%同意更新项目,100%同意补贴标准时,才会进一步推进项目落地。

  而相对于佛山和禅城的旧改政策,罗湖的城市更新办法每两年调整一次,去年就调整过一次,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这次来罗湖发现这里的做法比‘三旧’改造走在了前面,包括政策、制度、利益协调等更灵活。”刘东豪表示,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禅城在老城改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惑,因此特别关注罗湖的城市更新改革在机制创新上进行的探索,并表示禅城将把这些经验带回去细心研究,提升禅城的老城改造水平。

  谋转型 借鉴经验迎接区域新挑战

  为了进一步促进禅城和罗湖两区的交流学习,此次考察双方负责人还共同签订了缔结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书,接下来两区将建立和完善两地政府间的互访协商和联谊交流机制,持续增进两地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对接和合作。

  罗湖区并非深圳首个与禅城对接的区,从去年开始禅城区就不断加强与深圳方面的互动,先后到宝安、南山进行产业对接。此次禅城与罗湖的牵手,则把焦点放在了城市建设上,这背后折射出禅城主官对城市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再思考。

  “佛山以工业制造业为主,而禅城是佛山制造业的发源地。”在介绍禅城的历史时,刘东豪认为,在历史上禅城不仅是佛山的中心城区,也是佛山的老工业区,随着城市化的到来,制造环节逐步外迁,这时候的禅城却缺乏一个很好的城市形态去适应这种转型。

  从2010年开始,禅城就走上了城市和产业双转型之路,通过“三旧”改造向老城要发展空间,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去创造新的竞争力,通过推动基础建设、完善对外交通,把历史欠账补上。

  “这几年禅城一直在艰苦地走,我们是经过十年的摸索才确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对的。”刘东豪表示,禅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以“空间”换取了“时间”,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将这几年的积累投入新一轮的竞争要素建设当中,不断整合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实现创新驱动。

  在前几年发展的基础上,今年禅城也遇到了新挑战。刘东豪表示,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今年的“担子”和“任务”很重,佛山市委、市政府交给禅城的两项重要任务,一是打造佛山“首善之区”,另一个则是全面建设佛山创新发展示范区。

  此外,禅城在自身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包括农村的城市化、人才集聚效应不明显等问题。此次考察罗湖,正是看中罗湖的城市化走在前面,很多经验值得禅城学习,“要在老城区取得新发展是很难的,罗湖的这条路是蹚出来的,在发展理念、发展担当、发展勇气等方面都非常值得禅城借鉴”。

  ■延伸

  城市更新的罗湖经验

  强区放权审批环节压缩一半以上

  罗湖区的城市更新改革始于2015年7月20日,现任广东省省长,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到罗湖调研,针对罗湖区发展困境,给出了破解之策——在罗湖开展城市更新改革试点。

  罗湖区城市更新局负责人介绍,强区放权是罗湖区城市更新改革试点的首要支撑。为了破解“市区权责不对等”,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深圳市把城市更新审批业务全链条下放到区一级,涉及7个职能部门共25项,除了3项因法律规定等原因无法下放,通过绿色通道形式加快审批外,其余22项职能全部下放。

  “对于区政府来说,要全面承接市里的事项很不容易,但这种权力下放确实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回忆起这轮权力下放,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充满感慨地说。

  放权不仅为区级层面找到破解产业空间发展瓶颈的“金钥匙”,而且让下一步的流程再造成为可能。

  为了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罗湖区在政策法规范围内,尽可能地对流程进行整合再造,如实行计划和规划同步申报;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提前介入报建环节,使方案设计与其他部门审批同步等,把原来25个审批环节压缩到12个。

  审批权下放后,为了打破部门间固化的板块和链条,强化区级政府的统筹职能,罗湖区建立了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制”的城市更新领导小组会议机制,把各职能部门组织起来每周参加领导小组会议,统筹全区资源协调解决城市更新中的具体问题,对涉及区事权以外的事项,由区领导牵头进行协调。

  经过一系列改革和机制设计,罗湖区的城市更新取得了快速推进,从改革试点开始到今年2月初一年半时间里,罗湖在册登记项目87个,其中开工建设项目32个,建筑面积525万平方米,预计今年14个项目开工。

  受此拉动,去年罗湖区城市更新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达122.14亿元,比2015年翻了一番,预计今年将达到200亿元。

  改革开放初期,罗湖区曾创下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而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罗湖区向天空要发展空间,正在创造新的“深圳高度”。以蔡屋围城市更新统筹片区为例,拆除用地面积30.1万平方米,根据申报方案,将在原晶都酒店地块规划建设一座超700米高的全国第一高楼,而在寰宇地块也将建设一座超600米高的高楼,与周边超高层建筑共同组成未来深圳地标性建筑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