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巨匠归来!乐从英才名家齐聚罗浮宫,智者高峰对话

2018-3-30 19:01|原作者: 罗浮宫家居

  25小时网讯  这个三月,注定不平凡。各类重磅学术活动在罗浮宫接连开展,干货连连,精彩从不落幕。而在这次,罗浮宫这片文气汇聚的宝地又迎来了七位从乐从走出去的社会英才。3月30日,由乐从镇人民政府主办、罗浮宫家居集团支持的乐从英才回乡系列活动之智者足印•跨界高峰对话在罗浮宫索菲特酒店举行,为这个充实的三月,画下完美的句点。

  春暖木棉红,花开乡情浓。这七位乐从藉文化、科技界英才带着对家乡最深的思念,重新回到了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只为与家乡的人们一起分享他们在业内收获的宝贵经历和知识精华。每一次观点的碰撞,都是酝酿已久的思考结果。参与本次高峰论坛的7位嘉宾,均是深耕于不同领域的乐从籍精英。从文化到科技,他们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为提升家乡的文化软实力、科技硬实力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新思路。短短一个上午,精彩观点接连不断,引人频频思考。

岑桑先生 作家

  “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财富、地位都没有关系,只要殚精竭虑地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就叫成功。”何为成败,一直都是值得社会思考的问题。如何去认定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岑桑先生结合入选语文课本的《失败是个未知数》的内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还认为,要收获成功首先要经得起失败,失败不是对人的否定,而是意味着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始。

  叶叔华女士 天文学家、中科院院士

  “人们总是向往美好的事物。”作为中国天文台首位女性台长,叶女士从自己的经历谈起,讲述了她在时代巨变中作出对天文台的选择,抓住稍纵即逝机会、追寻内心所想的动人故事。她用独特的女性视角,从小见大地为我们剖析在生活中如何不懈坚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曾溢滔先生  医学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兴趣,和责任。” 生物学界的名家曾溢滔先生,则以年轻时刻苦的求学经历作为切入点,讲述了科学研究之路艰苦又单调的工作日常。对于为何愿意选择这条道路,曾先生的回答很简单:第一,感兴趣;第二,责任心驱使。因为曾经见过地贫患儿家长痛苦的表情,他决心要在生命科学和遗传领域找到拯救病患的方法。因此,比起重复着乏味 的实验,如何探索创新的方法才是科学家们要面对的难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打破研究的僵局,重新取得新的突破。

 

 黄淑帧女士 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务委员会主任

  科学家、夫人、母亲,这三个身份均来自黄淑帧女士。作为先生的妻子兼研究伙伴,她用生动有趣的话语继续为大家讲述了两人在共同研究血液病治疗方案时的故事。

  曾溢滔一家人可以说是科学界内的模范家庭。他们的女儿,医学与生物学双博士曾帆一今日也来到现场。谈及为何三人都从事一样的行业,黄女士的回答让全场肃然起敬:“先生学生物,我学医。女儿两样都学,就能在我们的研究之上探索新发现,为更多有需要的人作出贡献。”

 

曾凡一女士 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曾凡一女士除了作为首席科学家,她在音乐领域也颇有造诣。她以自身为例,告诉大家跨学科对于人的成长的价值性。她说道:“切换工种是最好的休息方式。”而且,由于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尝试跨学科学习,还可以将不同的思维方式相互融合,在思考中获得更多不同的答案。

 

吴静山先生 中国山水画名家、中央文史馆馆员

  “静,不是画者温润的性格,而是其必备的技法之一。”“静观天地人,山川笔下留”,唯有练就“静气”,方能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细腻构思、沉着运笔,才能将静的淡然跃然纸上。生活也是同理,唯有静能让人保持冷静思考、理性分析,做到遇事不慌、荣辱不惊,成就一番大业。

  陈美兰教授  中国当代文学学科重要开创者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主编之一,陈美兰教授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教材从无到有的过程。深刻而系统的文学解读有助于人们纵观过往历史与名家之言,产生新的认知和启迪,为满足自我的实现产生重要的影响。陈教授也表达了对乐从的美好祝愿:“除了把生意做好,我们还能在时代变化中学会更多知识,乐从的年轻人的生活将会变得更美好。”

(文\25小时网 黄灵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