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当西关“林记”遇见美食之都

2019-4-2 09:12|原作者: 珠江商报

  3月29日、30日晚,由广东省话剧院出品,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倾力打造的大型原创话剧《花好月圆》在顺德演艺中心大剧院上演,连续两晚吸引共两千多市民热情观看。作为“顺德之夜”文化艺术盛荟引进的第二场高雅艺术演出,《花好月圆》呈现出浓浓的西关风情,讲述广式美味40年的匠心故事,传递温暖人心平凡质朴的真情与坚韧包容又锐意创新的精神,让顺德观众沉浸剧中为其鼓掌、为其落泪、为其欣喜之时,切身感受话剧艺术的魅力,以及一部好的文艺作品给大众带来的精神引领与正能量。

  此部剧有哪些看点,创作背后有哪些故事,为何选择以美食题材来展现40年改革开放历史变迁,讲述西关美食故事的话剧来到“世界美食之都”的顺德又会产生怎样的碰撞与共鸣,且听《花好月圆》剧组导演与男、女主演为我们讲述台前幕后的故事。

  谈“顺德之夜”

  高雅艺术进顺德 有助提升城市气质

  “顺德之夜”文化艺术盛荟,是顺德区政府2019年重点打造的高品质全民文化艺术品牌活动,充分发挥顺德演艺中心的优势,每周末开展顺德文艺精品活动,每月引进高雅文艺精品,努力实现顺德文化周末享,高雅文化月月有,文化盛荟满全年。

  话剧《花好月圆》自去年底开演后,此次首次来顺德演出。对“顺德之夜”文化艺术盛荟引高端艺术进顺德,导演朱云峰表现出惊喜,“这是好事情!能够感受到地方城市在经济发展后,越来越注重文化的追求了。基层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对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是随便给他们排一个戏看了哈哈一笑就完了,他们在这部作品中若没得到东西,他们会不满足。”

  生活需要榜样,好的戏剧则能起到人生导师的作用。朱云峰认为,把更多的高雅艺术引到地方生根发芽,培育观众和市场,让基层老百姓走进剧场去观赏高雅艺术,从中得到一种思考,得到一种深刻的快乐和愉悦,这有助于提升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

  “顺德有这么好的一个大剧院,即使放在广州,相对广州大剧院、广东演艺中心的大剧场,它也一点不差。相信再过十年八年,顺德这样的城市对文化的追求和发展会越来越好!”

  谈《花好月圆》

  “林记”40年坚守 传递匠心精神

  朱云峰(导演):这部戏有三大特点:第一,这是一部关于美食的戏;第二,这是一部有着浓郁岭南风情的戏;第三,这是一部有着现代散文诗风格的戏,是一部有散文诗意境的现代话剧。

  “这个戏是去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创作的一个戏,借助了一群普通广州老百姓的生活,来折射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走过的历程,包括人们内心的一种变化,跟普通老百姓精神上的一种追求。”

  朱云峰说,40年变化是巨大的,我们的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社会怎么变,生活怎么变,唯有一点不能变,就是我们奋斗的初心!我们所坚守的一些东西不能变质,整部戏都在讲这个!做美食,坚守初心,是对美食的一种极致追求的精神,有这种追求,人生才会圆满,才会有意义和价值。这个初心,就是工匠精神。从美食行业延伸开去,无论做哪样工作,如果没有工匠精神,没有坚守,没有底线,那每样东西都会出错,这是同一个道理。

  之所以选择美食题材来表现四十年改革开放这个宏大的题材,是因为广东美食闻名遐迩。朱云峰认为,一个戏要带有广东的特点,那么,广东的美食是再合适不过了,相较其他题材能更好地讲述故事和产生共鸣。

  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是粤菜的发源地,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美食之都”,顺德双皮奶、金榜牛乳、伦教糕、陈村粉、粥底火锅、鱼生、烧鹅、均安蒸猪……这些声名在外的美食引得多少外地游客在顺德流连忘返。美食是顺德的另一个代名词,同时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顺德是以制造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大区,在40年的时代发展中不知创造了多少传奇。朱云峰认为,这个发生在西关的美食故事,在顺德也同样会发生,其“新”与“旧”的碰撞,在其他行业也同样会遭遇。如何在众多竞争中突围而出?要包容,要融合,才能走出一片天地。“这部剧里也有我们的故事与生活,品味这部剧,也是在品味我们成长的过程,品味一种幸福。”

  朱云峰对顺德美食也非常了解,讲起煎堆、虫朋虫少、鱼饼等名小吃如数家珍。“我身边很多朋友、同事也都会在周末开车带家人来顺德看水乡、品美食,我自己也经常过来玩。”但是带团队来顺德演话剧,这还是第一次!

  剧情: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西关祖传的老字号“林记”力撑金字招牌。女主角林家宝于弟弟逃港、父亲病逝时挑起将“林记”发扬光大的重担,随后成为西关麻石街第一个万元户。

  40年过去了,“林记”从简陋的路边摊发展成富有时代特色的小店。但也面临新的危机,麻石街要改造升级成新的商圈,老食客逐渐搬离……2018年,一场危机,当年的弄潮儿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

  到底是固守传统还是变革创新?“林记”还可以延续40年来的荣光与梦想吗?“林记”的何去何从,引发了林家内部的连串纷争,街坊们也卷入其中,各有看法。林家宝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悲欢离合,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她在事业、亲情的两难抉择中困惑、徘徊、反思……

  女主演 湖南妹子演活了广东女人

  于妍:我扮演的女主人公林家宝是一个命运非常坎坷的人,幼年母亲早逝,青少年时代,弟弟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不愿意继承祖传美食老字号“林记”,逃港了,紧接着父亲病逝,于是她扛起了将“林记”发扬光大的使命。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又遇出国潮,丈夫抛家弃子出国,留给她一个智力不太健全的儿子。徒弟陈穗生是个无家可依的人,来“林记”时还只是一个孩子,她没有嫌弃他,以一颗母亲的心收养了这个徒弟。林家宝的一生,遭遇了许多变故和困难,可是她身上始终有一种光,温暖人心,让人向上。

  女主人公林家宝的扮演者于妍其实是一个湖南妹子。在话剧这个行业,北方演员较多,广东演员相对较少,选一个贴近西关女人林家宝形象的角色并不容易。朱云峰称,选中于妍扮演林家宝颇费了一番心思。“女主人公的年龄跨度非常大,从18岁演到60岁。”

  于妍称,这个角色非常考验人,该剧从2018年来开戏幕,之后回到1978年,之后又闪回现实,然后再闪回她中青年时代,整部剧以来回跳跃的形式讲述人物故事,对扮演者很有挑战性。一度为了寻找年龄感,于妍做了很多功课,“60岁不像七老八十,弓着背咳嗽几声蹒跚走路就可以表现,这个年龄,她的身体状态还算好,必须从内心去寻找感觉。我之前一直寻找外在的形象感,导演说,不对,你应该从内心去找。”

  为了演好这部话剧,在导演和编剧的带领下,于妍和同事们三番五次去到西关小巷的小吃店寻找感觉。“西关的美食现在大多已经产业化了,我们尽量去找一些小的店面,去观察他们如何做美食、招待客人、收银,非常有意思。”

  于妍虽然是一个湖南姑娘,却非常热爱广东美食,在广州生活的十多年几乎吃遍广州美味,也多次来顺德寻找美食。此次来顺德演出,她还吃到了获得“非遗”名号的粥底火锅,赞不绝口。正是对生活与美食的热爱,助她演活了西关女人林家宝。

  男主演 只要馅不变,云吞的味道就不会变

  李紫光:我演的角色是林家宝的徒弟陈穗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她的养子。小时候因家庭关系,母亲早逝,父亲再婚不再管我这个儿子,我不得不去找到我的师傅林家宝,自此成为林家宝的半个儿子半个徒弟。

  “在剧情中,师傅林家宝一直培养我,教我做人、做菜,直到我离开了林记。为什么离开呢?因为观念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与师傅存在很大的偏差。这种偏差无关对错,更多的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区别。比如我师傅选择了坚守传统意义上的味道,坚守她的匠心、初心。而我这个角色太过于年轻,想的都是向前冲,勇往直前,锐意创新,无所畏惧。因此师傅与徒弟之间会产生一些矛盾冲突。但如果以宽容、包容、理解为前提,这种所谓的隔阂和矛盾其实是不存在的。”

  李紫光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理解非常深刻,从剧中角色延伸到现实生活,他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世界在变,中国在变,那么人也一定在变,但只要初心和匠心不变,未来的结果只有一个,注定辉煌!

  “就像《花好月圆》剧中的一碗云吞面,云吞皮,也许它代表的是锐意创新、日新月异的世界和社会,但只要馅——匠心初心不变,他整个云吞的味道是绝对不会变的。”

  《外地媳妇本地郎》这部剧,顺德观众应该十分熟悉。该剧中牛哥的扮演者就是李紫光的爸爸,从小在广州军区话剧团长大的李紫光在导演朱云峰眼中是一个非常有灵气的演员。谈到此次来顺德演出的感受,李紫光说,顺德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每次来这里就莫名其妙有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文化,一种人文关怀,你能感受到顺德这座城市是包容的,它容易接纳其他的文化。所以,我真的很喜欢顺德,不仅仅是顺德的美食。美食只是这种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表象。”

  观 众 《花好月圆》真情演绎!暖心!

  来自北滘的方姓观众,在看过《花好月圆》后在朋友圈如此评价:剧情饱满,演员功底深厚,道具精良,深情不煽情,搞笑、文艺都点到为止,比较克制,创作团队里应该是有一定阅历的女性的。

  本报读者、文学爱好者小王则赞《花好月圆》台词很美,搞笑中有生活的智慧,如“过多的解释就是掩饰”;抒发情感不堆砌辞藻,生活化却不乏深度。“像林记用匠心制作美食小吃,《花好月圆》从台词、剧情到舞美都美极了,让人感受到剧组人员的匠心。”

  一位吕姓观众则在朋友圈称:《花好月圆》真情演绎!暖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