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架起“彩虹桥”,让社会救助更贴心

2019-8-15 10:38|原作者: 珠江时报

  近日,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大沥镇河西社区居民陈媚(化名)家里,但她和女儿却笑不起来。“女儿考上大学,本来是喜事,但我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光学费就要一万元。”作为单亲家庭里的“脊梁骨”,陈媚家近几年一直经济困难,直到被列为居委会和“彩虹桥”社会救助项目救助对象后,她才摆脱了燃眉之急。这两天,“彩虹桥”的社工又找到了她,与她商量如何筹措女儿学费的事情。

  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大沥“彩虹桥”社会救助项目已帮扶了600多个像陈媚这样的贫困家庭,今年有10名学子考上了本科院校。

  什么是“彩虹桥”?它给大沥弱势群体带来了哪些服务?大沥镇党委委员陈的表示,“彩虹桥”在大沥社会救助领域扮演了独特的角色。特别是对于贫困群体的后代,今年“彩虹桥”项目社工通过定期走访,了解他们在物资、发展机会、个体心理支援、改善家庭沟通等方面的需求,并搭建聚力公益圈,联合居委会、义工联和林治平基金会等力量,为这些弱势群体量身定做救助服务方案,改善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避免贫困恶性循环。

  用心帮扶

  立体化救助让弱势群体倍感温情

  在商贸繁荣的大沥镇,居民总体生活水平较高,为什么还要开展较大规模的“彩虹桥”社会救助项目?事实上,贫困和返贫的现象在每个地方都有,大沥还有部分低保家庭、临界低保家庭、三无、五保、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他们一直面临着社区支援不足、心理及精神压力较大、关怀照顾不足、社会适应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对于分布在社区里的弱势群体,以往传统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侧重于资金、食品、药品等物质方面,缺乏长期系统化、专业化的贴心服务关怀。佛山市联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执行总监黎建明表示,特别是部分贫困群体的后代,他们长期受父辈“贫困思维”影响和资源的限制,往往习惯于自我设限,缺乏自信心,有些青少年贫困群体甚至表现出明显的社交恐惧倾向。这些现象,都是以往偏物质化的社会救助政策难以改变的。

  同时,基于流程化申请的救助模式难以及时发现急难性事件,普通标准化的救助流程也无法及时回应困难群众的急难性救助需求。正如岐城社区低保户黄萍(化名)反映,在家人重病卧床后,她儿子一直走不出那种被失望甚至绝望支配的心理阴影,但又没钱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很渴望有专业的心理医生志愿者来帮他治疗。

  大沥镇开展的“彩虹桥”社会救助项目,便是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出的大胆探索,其重点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民政救助群体,为他们提供恒常的社工专业服务。“彩虹桥”不仅是给弱势群体送钱送物,更在于针对受助者的个性化需求而做出贴心的救助方案,在帮扶贫困家庭孩子方面,则着重改变他们由于贫困带来的思维限制,力求让贫穷家庭的孩子提升价值感和自信心,拥有更大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空间,帮助他们的家庭彻底摆脱贫困。

  这种把物质资金帮扶与心理救助相结合、基本救助与专业个性化服务相互补充、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衔接的探索,构成了新型的立体化社会救助服务模式,让弱势群体进一步感受到了新时代社会救助的“温度”。

  社工介入

  专业化服务让社会救助更贴心

  2015年6月10日,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要用专业的社工方法实施社会救助。就在当时,大沥镇社工局向佛山市联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购买了“彩虹桥”民政对象随访跟踪服务项目,开启了政府携手专业社工机构开展社会救助的前瞻性探索。

  在社会救助领域引入专业社工,为救助对象提供更多非物质的救助服务,是“彩虹桥”项目的鲜明特色。“我们社工长期跟踪帮扶,让弱势群体感觉有了依靠,也让他们得到足够的生存尊严和心理慰藉。目前,已有13名专业社工长期服务在基层社会救助一线。”黎建明说。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更令弱势群体感到恐惧的是,突然的家庭变故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部分人甚至因此感到绝望。在社工服务过程中,这样的案例遇到不少。

  岐城社区居民黎惠英(化名)原来是一家幼儿园的保育员,一家3口的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去年丈夫一场大病,彻底改变了她和儿子的生活。她不得不辞掉保育工作,在家照顾卧床不起的丈夫。没有了经济来源,原有的一点积蓄根本不够丈夫的医药花销。也正由于此,她10岁的儿子也出现了心理障碍,开始变得自闭、不敢接受父亲病重的事实。在学校里,她的儿子由于缺乏交际,表现自卑,常常受到同学的歧视。“彩虹桥”社工得知情况后,马上对她一家开展了长期的贴心帮扶。如今,她逐渐走出心理阴影,儿子也变得开朗。黎惠英的例子,只是600多个服务案例的缩影。

  在项目开展的四年间,社工为大沥镇辖区范围42个社区的600多个低保、临界低保家庭等处于困境的群体提供政策咨询、社会支援、能力提升、个人发展等全方位专业服务,减少贫困的代际传递。其中,这600多个家庭中有超过100名未成年孩子。更为可喜的是,今年有10名学子考上了本科院校。

  在中山大学社会教育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雷杰博士看来,在政策托底解决弱势群体基本生存问题的前提下,大沥“彩虹桥”是一个专门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领域的服务项目,这个探索走在全省前列,取得了令受助群体满意的成效,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量身定做

  开发查询平台定制救助方案

  不可否认,民政、妇联、团委等政府部门和机构,以及各种民间慈善团体,都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方法帮扶弱势群体。然而,由于弱势群体的个体需求不一,而且受到文化水平、政策传达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很多时候并不了解自己可以享受到哪些政策福利。

  而“彩虹桥”项目通过开发全市首个社会救助资源查询平台,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平台汇总了市、区、镇等各级社会救助政策,以及多个民间组织可提供的救助资源等。只要登录平台,输入服务对象的成员、收入等基本情况,便可了解到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救助、保障、福利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这个平台试运作以来,其作用渐渐显现。家住岐阳社区的何渊(化名)今年只有13岁,她从2015年9月份开始精神分裂症病发,医疗费用高昂。她家中还有四个弟妹,但全家经济来源只有父亲做装修工作的微薄收入。对于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及时救助,很有可能造成他们继续贫困的恶性循环。获知这一情况之后,“彩虹桥”项目社工除了告知她妈妈一些照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知识,还通过社会救助政策自助查询平台,联系南海众筹资源进行路费筹集,帮助他们完成了回湖南老家的愿望。

  社会救助资源查询平台,是“彩虹桥”项目致力于量身定做救助方案的一个缩影。目前,佛山市民政局的社会救助资源查询平台也已全面推行,为广大弱势群体提供贴心服务。

  链接资源

  凝聚公益资源提供精准帮扶

  要实现长期有效又有温度的社会救助,单靠政府和社工机构的力量还不够,有些服务项目单靠社工也无法完成,例如帮自闭的贫困家庭孩子进行心理治疗、为中风卧床的低保户提供上门探访治疗的志愿服务等。这就需要链接社会资源,将有技能特长的热心人士统筹进来,为弱势群体提供人性化救助服务。

  2017年,大沥镇发布了“聚力大沥”公益圈,也成立社工人才联盟。这对社会救助领域而言,也是一件喜事。“聚力大沥”公益圈整合了丰富的公益资源,一直备受关注。黎建明表示,“聚力大沥”公益圈就是社会公益资源的凝聚,撬动和盘活社会各界的资源参与公益救助事业,促进政府与民间的公益资源互补,形成政府—社会组织—社会资源—受助对象“四位一体”的公益资源精准帮扶模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大沥本土的林治平基金会将为项目服务对象提供30万元资金支持,定向为100多名贫困家庭青少年提供“梦想列车”服务,支持他们走出社会,组织他们参观博物馆和各行各业,帮助他们燃点人生梦想。“梦想列车”服务近期联合南海区新的社会阶层联合会社会精英和佛山电视台开展的“小主持梦”展示活动便是其中一项,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参观电视台并接受主持人培训,这让很多孩子表示“长大也要成为主持人”,也让他们的家长重新燃起了让下一代改变命运的希望。接下来,“梦想列车”还将每月开进律师事务所、汽车制造厂等。

  值得一提的是,“彩虹桥”项目已成功洽谈了18家本土企业,链接了手工资源、销售资源以及就业岗位。为43位低保对象及有就业需求的弱势群体推荐就业岗位,成功引导15位服务对象走出家门,帮助3位困难对象实现就业。项目经常开设手工小组,为残疾、有就业需求的救助对象提供稳定的手工加工机会,有效帮补困难家庭。

  手记

  满足受助者心理需求这样的救助更有人情味

  社会救助是最古老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方式,在矫正“市场失灵”、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社会救助,在西汉儒家经典《礼记·大道之行也》中已有提及,即“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当前,全国各地的社会救助方式大同小异,大多都呈现出“重物质、轻服务”的特点。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大沥镇内的很多弱势群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物质救助,但在心理方面的救助还相对较少,特别是在贫困群体后代的身上更为突出。记者在与河西、岐城、泌冲等社区的多位受助对象访谈过程中,发现她们更多的是反映当前心理方面的救助需求,特别是部分处于特殊家庭背景下的群体,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缺乏成长的资源和积极向上的发展思维,有些受助对象甚至很难接受他们的现状,以致产生了厌世、自闭等心理现象。

  民政部门落实低保政策后,解除了很多受助对象的燃眉之急,但受助者心灵上的困境还无法摆脱,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或离异后一个人带孩子、或因家人疾病缠身而面临着失业困境等。他们除了缺乏经济来源,在生活中还缺乏可以掏心倾诉的对象,平时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也怕旁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彩虹桥”项目派出的专业社工,正好迎合了弱势群体在心理方面的需求。社工们通过定期入户探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真正做到了用心服务。

  在众多的社会救助当中,“彩虹桥”项目为代表的服务更显难能可贵,也更有人情味。正如受助者黎惠英所说:“丈夫突发重病,当我快要崩溃、孩子也变得自闭的时候,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热心团体给了我经济上的援助,而‘彩虹桥’的社工们长期过来看我们,像家人一样跟我们谈心,给了我们母子俩活下去的信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