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七旬藏家林棠:用旧物记录时代巨变

2019-9-15 09:06|原作者: 珠江时报

  1959年,佛山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特意编印了图册《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展示佛山蓬勃发展的陶瓷文化。这本具有60年历史的珍贵图册,就收藏在佛山民间藏家林棠手里。

  年过七旬的林伯,日行万步,频繁奔走于天光墟、文物市场,搜集岭南地区的旧物件,由他提供藏品的“广府手工业商业文化展”也将移师顺德进行。岁月无痕,他所珍藏的众多“宝贝”,就是新中国走过70年岁月的点滴印记,也是这位老人献礼祖国的独特方式。

  60年前图册展现佛山陶艺繁荣盛景

  几栋低矮的厂房,宽阔的阶梯式门口,工人们三五成群走进内里。如果不是封底的文字,估计很少佛山人能认出这就是1959年的国营石湾美术陶瓷厂。这本《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虽然是60年前印制的,封面有点褶皱,但总体来说保存尚好。

  林伯介绍,这是1959年佛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时编印的,里面精选了部分石湾陶塑艺人们创作的惟妙惟肖作品,为的就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十年以来,石湾陶艺得以恢复和蓬勃发展的历史事件。

  记者观察到,这本画册上有潘玉书的“贵妃醉酒”,区乾的“防御”等。这里面除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外,其他艺人已去世。廖洪标的作品名为“搜索”,反映的是海岛上的军民紧密团结,共同站在海防线上,捍卫着祖国南大门的场景,造型生动优美,神态逼真。

  今年8月初,“时代印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陶瓷雕塑精品展”在石湾陶瓷博物馆开幕,该展以陶瓷雕塑的形式向人们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历程。其中,林伯的这本图册也受到博物馆邀请,在展览上展出。廖洪标看到后非常惊讶,他自己差点都忘记曾创作过这一作品了。“他问我,作品是否在我手上。我说没有,只有图片。”林伯说,虽然只是图片,但也很珍贵。

  《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印制时,林伯只有十几岁,他是如何得来这本画册的呢?原来,去年开始,他就开始收集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各种旧物件,文物市场有个商家知道他喜欢这些东西,就特意留给了他。

  除了这本图册,林伯还有《南方日报》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特刊”、1958年10月1日出版的杂志《萌芽》等。

  300多件旧物浓缩时代沧桑巨变

  根据当下国家发生的大事件来组织藏品,是林伯的一个爱好,他还尤其钟情于收藏广府地区的旧物。由他提供300多件藏品的“广府手工业商业文化展”,还会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展,一并在顺德展出。其实,此前这批藏品已分别在潘柏林艺术馆、佛山市图书馆展出,本次移师顺德,他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搜集了100多件充满当地元素的老物件。

  时代的沧桑巨变就在这些藏品里浓缩着。记者了解到,这批藏品里既有盲公饼包装纸、佛山制药包装纸等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美食变迁的,也有反映顺德香云纱发展轨迹的。

  这些即将展出的旧物,背后都有一段古。比如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顺德“股票”,当时乐从有个居民要入股合作社,但他没有钱,就拿了家里的牛作为资金入股,于是合作社为他写了个“入股证书”。

  “顺德是鱼米之乡,以前很多顺德人都要割草施肥,但他们只可以在顺德辖区内割,如果要去南海割,是要去生产大队开证明的。”说起这些故事,林伯神采飞扬,他还有一张沙滘做船证。上世纪50年代,从事做船手工艺也要去县政府开牌照,才允许经营。

  这些老物件,看似微不足道,但收集起来却不容易。林伯每天奔走于天光墟、文物市场,日晒雨淋,每日至少走一万步,73岁仍旧健步如飞,他说,得益于这些年来的收藏,“每次收到宝贝,我都会特别愉悦。”

  佛山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但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传统物件都在慢慢消逝,林伯希望用他的力量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东西。“这些藏品见证着国与家的时代变迁,我是一个普通人,希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献礼祖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