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查看: 2748|回复: 3

郑海波:做商业未必“高大上”重在“小块化+接地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3 08:51:23 | |阅读模式
000.jpg

    郑海波 现任金地集团华南区域地产公司商业管理中心总经理。1992年入行,曾任茂业百货、铜锣湾百货、银座百货等的高层人士。2010年转型做购物中心,进入华夏柏欣(中国著名购物中心服务商,去年被瑞安收购),参与过佛山新天地的开发管理以及重庆、武汉等地大型项目。从传统百货到购物中心再到项目全程开发,入行22年,他的每一次转型都紧跟时代潮流。

    前期规划要细分建筑形态

    南都:从百货到购物中心到商业地产开发全程管理,这样“**跳”是否有很大的挑战?

    郑海波:是。现在我做的,是对房地产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验,不仅要有前期拿地选址、规划的能力,还要有后期销售、招商、运营等经验。好在我一直接触零售终端较多,又是建筑工程科班出身,前期、后期对我来说,都还熟悉,所以,转型还是有机会的。

    南都:商业项目前期最重要的是什么?

    郑海波:首要是对于项目所在区域进行调研,想清楚做什么样的建筑形态与商业定位相结合尤为重要。现在商业和住宅结合开发的模式越来越占主流,但商业地产比住宅内涵要丰富得多,其中有写字楼、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地下街等等,我觉得要尽量根据它的建筑面积的大小来规划它的形态。例如,在对待一块建面在3万平方米以内的裙楼底商,可考虑做成商业街区的形式;建面在5万平方米左右的商业项目,可以考虑“盒子”+商业街区的形式;如果建面更大,10万平方米以上的话,那最好就是有所变化地呈现,可以加入地下商业的元素。也就是说,商业项目要合理切割,多元化及立体呈现感。

    南都:深圳市场这两年推出了很多住宅底商,大都卖散了,对于这类销售型的街区,你觉得它们有没有更好的出路?

    郑海波:大多数企业是出于对资金回笼的考虑卖掉部分商铺,例如万达。但万达金街是依附在万达广场旁的散售商铺的商业街。之所以会出现租不出去的失败,是因为它在前期没有明确的定位引导,后期也没有专业运营的跟进。真要做好一条商业街,不能全由小业主来发挥,开发商在销售前,就要把业态定位做好,功能规划细分,可以自持一小部分龙头商铺,放进一些招牌主力店,来带动整体商铺的价值,全面推动整个商业氛围的营造。

    南都:除此,自持型和销售型的商业项目,两者在前期还要注意什么?

    郑海波:通过与商业策划者、设计者、经营者的广泛接触,了解商业地产开发基本规律,然后通过策划公司介入深入解读市场,提前与拟引进的大商家进行意向性接洽,让设计者按业态量向定做,达到商业设计与业态需要的高度吻合,这才是一条商业地产规划设计的“捷径”。另外还必须以零售商业的手法进行运作为原则。

    餐饮店比零售店要稳定靠谱

    南都:商业街区的业态规划有何讲究?

    郑海波:从目前零售的发展状况来看,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因此我会将整体业态规划的比例降低零售,加重餐饮和休闲。

    南都:餐饮比例加重到多少?

    郑海波:一般业态规划流行的比例是5:3:2,也就是零售要占据一半。但我觉得可以降低到四成左右,而餐饮可提升到35%以上,如果是住宅或社区底商,看人群及周边商业基础,有的是可以加重到60%或更多。

    南都:餐饮的租金往往给得不高,人们的口味又容易喜新厌旧,比例太高会不会有风险?

    郑海波:我考虑更多的是持续性。第一,零售随机消费的比较多,而餐饮是必需的消费,尤其在一些裙楼底商,是有人群基础的。第二,现在零售店铺一年一换的都很常见,例如一些购物中心,开业第一年零售调整比例会达到30%-50%,第二年20%-30%,第三年还有10%-15%。但餐饮一般不会大动,餐饮一般签约最低年限都是3-5年起。零售业关门挪窝很容易,把货品带走去别家卖就行了,但餐饮的投入都是硬性投入,装修投进的几百万都带不走的,所以,餐饮店其实是比零售要稳定靠谱。

    南都:招这么多的餐饮,找商家有难度吧?

    郑海波:在深圳可能难点,需要挖掘一些外来品牌。但在广州、佛山、成都等城市,美食文化积淀深厚,就没有太多问题,中国人本来对吃的开支也是很舍得的,我们的国情决定,但这不适用于国外。

    南都:有没有哪一类餐饮,你肯定不会优先选择它?

    郑海波:有,我想应该是大型餐饮,这同样符合我坚持的“小块化”。根据市场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餐饮消费越来越小众化,团体型消费已不是主流。大型餐饮未来会面临较大的挑战,一次拿几千平方米来做一家店,但后期经营收支平衡有很大挑战。因此,我觉得大概率上看,可以鼓励家庭、休闲、特色餐饮的发展,控制商务型餐饮。

    休闲娱乐接地气很重要,体育业态还没到时机

    南都:你提到要加大休闲业态的比例,会有哪些休闲业态是新的“兴奋点”?

    郑海波:其实业态无非是电影院、儿童体验、动漫城等,主要看怎么做得更接地气。例如,我们在思考商业街区的电影院怎么做?不一定都要走高大上的路线,可以小众化,做成社区电影院,总体面积不要太大,单个影厅也不要太大,重点在于精致,保证音效。播放的影片,可以增加一些经典电影以及一些儿童能观看的影片。

    南都:儿童现在也是商业的“热点”客户。

    郑海波:那当然,现在抓住儿童,就能抓住一个家庭的消费。现在儿童体验业态有好几种,主题公园、儿童职场、儿童乐园、儿童教育等。儿童教育其实还有很多品牌没有在市场上得到机会发展,除了常见的那些之外,我觉得招商可以再广泛一些。另外,文化艺术的消费也需要考虑进去。开设接地气的“剧场”,可以寻求合适的剧团一起来合作运营,演出一些大众爱看的节目,带动商场或街区的夜间消费。还可以引进一些艺术画廊等。

    南都:画廊会不会在商业项目中“曲高和寡”?

    郑海波:对,找画廊不是靠它挣钱,而是来提升整体格调的。尤其一些购物中心或在一些豪宅底商,是需要这样的东西来点缀的。

    南都:你怎么看体育业态的发展?例如溜冰场?

    郑海波:体育业态的发展很考验“技术”。据我所知,溜冰场是很难做成功的。拿万象城的溜冰场来说,投入的成本以千万计算,之后每个月的维护成本大约在30万元(主要是电费)。据我所知,全国购物中心盈利的溜冰场,万象城实属难得,很多都在亏本运营,有庞大的住宅体系并不就代表溜冰场一定可以做成功。除了溜冰场之外,其他的体育业态也不太好发展,需要商业所在的那个区域年轻人多一些,才能达到十足的有效客户。

    南都:很多住宅底商喜欢用“大超市+零售+餐饮”的模式来规划,对此,你怎么看?

    郑海波:我要补充一下,我所说的零售,我会更加青睐一些个性店,或一些更加实用的,例如数码、水果店、美甲及美容、药店、干洗店、冷饮店等,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单纯的衣服店、鞋子店。而对于大超市,其实现在承受的电商冲击也很大,因此,我依然坚持要“小块化”,超市超过1万平方米就属于大超市。基本控制在60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尺度,会比较人性化,既有空间提供齐全的商品,而且逛起来不会太累。

    嘉宾推荐

    新加坡的IO N O rchard

    位于新加坡著名的乌节路核心地带上。这个商场于2009年开业,涵盖时装、生活、娱乐和餐饮等不同领域,是新鸿基地产(新地)在新加坡的合资项目O rchardT urn中的国际级顶尖商场。这个商场,最大的特色在地上四层,地下也有四层。地上部分云集国际顶级豪华品牌及精品,地下部分则汇聚偏大众的知名品牌、年轻潮流及生活品味商户。在正大门有两个入口,一个去地上,一个去地下。这种聪明的做法,也得到业界仿效、行业推广。

    问题接龙

    上期嘉宾(奥特莱斯8号仓董事长廖卫杰)问郑海波:

    Q:如何应对未来几年商业地产供应激增的局面?

    A:首先,每个商业地产项目都要寻找各自的定位,达到功能体验化、业态细分化、定位差异化、管理特色化。例如目前最热的文化艺术定位的购物中心:K 11、芳草地等,开出来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其次,需要加大运营管理的力度,围绕如何吸引有效客户开展一些活动,例如结合做一些公益活动、邀请明星过来“旺场”等。在硬件服务上要创新,多思考如何利用网络增强商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以及搭建打车电召服务系统、送货上门的贴心服务等等。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于 2014-5-23 11:28:25 |
发表于 2014-5-23 11:28:37 |
记者写得不错!
发表于 2014-5-23 11:28:47 |
赞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