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查看: 2874|回复: 0

别和陌生人讲话 幼儿已经有戒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0 10:27:22 | |阅读模式
000.jpg
  警惕陌生人、及时报警、将危险告知家人……这样的防拐教育,佛山的家长们开展得如何,佛山的孩子们又懂得多少?南都记者就此展开调查。记者发现多数儿童对陌生人已有防备之心,但面对困境,年纪越小的孩子更容易受陌生人诱惑或不知所措,而年纪越大的孩子容易滋生跟对方斗智的念头。但专家建议,这都显示了家庭教育仍有改进空间。而防拐教育也不该只停留在“防”的阶段,更要教会孩子一旦被拐如何逃脱的技巧。
  4-5岁孩子开始提防“人贩子”但易受诱惑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4-5岁的孩子对“人贩子”“拐子佬”具有基本的概念。“他们是坏人,要是我被抓走了,就再见不到爸爸妈妈了。”5岁的男生小伟这么解释人贩子的概念。
  但面对人贩子层出不穷的谎话和诱惑,幼小的孩子仍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和防御力。在陌生人邀请出外游玩、吃东西的情况下,4-5岁的儿童尤其容易受到诱惑。“什么是跟踪?我不知道怎么办”,面对“如果被陌生人跟踪怎么办”的问题,女孩璐璐一脸茫然,60%的受访孩子对于被跟踪毫无概念,更没有警觉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保护她,避免让孩子陷入危险。”璐璐母亲黄小姐说,就算自己不断给她普及防拐和自我保护的知识,但孩子毕竟太小,能够记住遇到危险找警察,但并不能判断什么才是危险。
  7-8岁孩子不和陌生人说话 知道如何求助
  相对年龄层较低的孩子,7- 8岁的孩子对于坏人们的谎言和诱惑开始有自己的判断,愿意吃陌生人的零食的比例只有4.4%,且没有孩子愿意上陌生人的车外出游玩。“7-8岁的孩子,他们都有接受过安全教育,对于遭遇危险,他们知道应该及时寻求帮助。”班主任梁老师称。
  “妈妈教育我,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我都记住了。”小雯自豪地说。同样,在调查中,该年龄段的孩子更能够坚持“不跟陌生人说话”。然而,也有家长对此内心十分矛盾。小晋的妈妈刘小姐表示,一方面,她希望儿子能够学会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主动为他人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各种意外状况太多,孩子还不会分辨真假,担心儿子因好心而被骗,“所以,只好一刀切,让孩子不跟陌生人说话,尽管这并不是很好的教育方法。”
  12-13岁的孩子多数自以为懂得反抗并处理危险
  12-13岁的孩子是本次问卷调查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层次。从调查数据看,这一阶段的孩子们在遇到陌生人层出不穷的骗局时,显得更成熟,他们既能辨别危险所在,也能掌握基本的求救技巧。“陌生人要我带路回家,一听就知道他是骗子,我认识路也会装作不认识。”小东说。
  当遇到陌生人邀请上车时,该年龄段的83 .3%受访孩子表示会“大声呼喊、奋力反抗”,这个比例在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中最高。“因为我们长大了,有力量反抗,而我们呼喊的话,会引起更多人注意。”小东说。值得注意的是,当被陌生人跟踪时,有12.5%的孩子会选择跟对方“斗智”,带对方到自己熟悉的复杂街巷里周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不断建立膨胀,他们有时候会认为自己很强大,能够跟犯罪分子周旋,但显然这是错误的,学校和家长都需要加强引导”,班主任李老师强调。
  专家解读
  家长应多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危险
  袁朝霞 佛山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
  儿童被拐骗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实际遇到危险的时候,孩子都没有辨别危险和应付危险的能力。为什么儿童那么容易被拐骗走,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存在缺失,另一方面是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因而陌生人一旦击中需求要害,就能带走孩子。首先,家长让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但却没有有效引导孩子如何辨别什么是陌生人。
  4-5岁的孩子,根本不会分辨好人坏人,而且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反抗,要拐走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家长需要随时关注孩子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而7-8岁孩子初步具备自我行为能力,知道不跟陌生人说话,但不知道如何判断陌生人。如果骗子假装成父母的朋友,同样有被拐危险。而12-13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认为自己足够强大可以应付骗子,但其实他们是否真的有这样的能力?家长可以跟孩子做更深入的谈话,了解他们对危险情况的处理方法,从而判断孩子是否具备应有的心理、体能、智谋等能力,从而加以引导。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