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查看: 7206|回复: 0

儿子女儿怎么养,关键是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8 15:25:58 | |阅读模式
       2.jpg
      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古训流传到至今,仍然是一句很中肯的话,而且我们很多人在这方面也是努力这样做的,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的观点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儿子女儿都要富养。
      尽管几乎从古到今,大家都认同“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但是大家可以看一下,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还都是出身贵族比较多。那些出身豪门家庭的孩子,特别是一些达官贵族的子女,一出场就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男子或温文尔雅,或洒脱自然,或霸气十足,女孩更是温柔谦恭,知书达礼,即使那些因为家庭变故而沦落风尘的女子,也自给人一种气质高雅,谈吐不凡的印象,这难道不是富养的结果?
       大家还可以看一下,电视上现实生活中,很早以前,那些被父母送到外面出去读书的,回来以后,气质截然与当地的孩子不一样,他们大多见多识广,谈吐文雅,对于一些问题和时局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他们也都深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所以为人之处又多了一份谦恭。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周总理朱德大元帅,当年也都是出国留学的人,加上少年青年时期熟读兵法,回来指挥千军万马,那才游刃有余,还有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尽管家庭条件不如他们,但是他也不是一个很穷的人啊,至少在他那个年代,他家还有钱供他上学,他才有了后来的伟世基业,还有一些当代领导人,他们哪一个不都出去留过学,哪一个不是家庭背景显赫?

      说到女人,我更有体会。我们家的邻居老太太,家庭出身地主阶级,人称也是“地主小姐”一类的,生了孩子,给孩子起名,一个“黎明”一个“曙光”,那名字叫的是叮当响,而女儿呢,一个“秋莲”一个“春莲”,那个意思甭提多美了。而我们这些贫民的孩子,不是按顺序叫“大孩”“二孩”就是叫什么“狗蛋”“狗剩”,这样的名字,年龄一大,喊起来都显得难为情。女孩子呢,不是“玲”就是“霞”,还有“花”,俗气的很。后来一说到起名字,左邻右舍的都说还是人家大户人家的孩子聪明,起的名字与咱就不一样。还有就是老太太的男人早死,撇下4个孩子还有一个老老太太,人家老太太从四十岁上守寡,愣是没有给人低过一次头,整天生活的不卑不亢,不像我们这里有些人,为了一把菜,一根玉米棒子,都会把自己的身体贡献给当村官的。老太太把4个孩子都抚养成人,而且还鼓励两个儿子考上了大学,这在我们村都是首屈一指的。我还记得曾经在一个电视上看到的,那是一个战争片,忘了叫什么名字了,那是一个家庭里两个儿子,一个是共产党,一个是国民党,家里老太太是大户出身,两个孩子虽然不同共事的政党不同,但是老太太却也是深明大义,从民族利益出发,认同孩子的抗日是正确的,就连姨太太生下的孩子,她也一视同仁,而在日军轰炸时,姨太太因为受不了防空洞里憋闷的气氛而窒息而死,老太太却凭着坚强的意志愣是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爬出来以后从容不迫地再重建家园,这显然又是一个大户风范。


         说实在的,从这些例子来看,我觉得咱们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条件允许,请尽可能地给予他们丰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让孩子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活的从容活的潇洒,活的有力。但是丰厚的物质生活不等于让他们学会挥霍,学会骄瑟淫逸,更多的是为了让他们学会更好地认识生活,从而更好地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就涉及到一个精神生活的话题。一个精神生活不匮乏的孩子,他的物质生活即使再富有,他也不会出轨。试想,一个从小灌输了“上敬老下爱小”“花钱要懂得节约,要知晓花钱花在刀印上”“交友要三思”等道理的孩子,他会出什么大乱子。现在我们的很多孩子,特别是80后,想当年也都是中国的小皇帝一族,现在大家不都是在正常地生活吗?有很多或者靠自己的努力或者凭父辈们的人脉,都不同程度地创造出了奇迹,或是大学名流,或是达官显赫,或是生意场上的佼佼者。至于那些一旦扬了名,回来便趾高气扬吆三喝四的人,那也是家庭教养所致。这样的纨绔子弟,那毕竟也是少数,这大概也与家庭教养有关。
        再回过头来说一下我们贫穷人家穷养的儿子,有的也许很成才,但大多数还是不成才的多,毕竟我们的财力有限,不能给与他物质上的满足,有的甚至连孩子最基本的接受教育的机会都给不起,这样的孩子奋斗起来尤其苦难,而这样的孩子一旦成才,有的或许能成大气候,但是也许是因为少年时期家庭财力物力的拮据,常常使得这一部分人中的某些人,在长大成人之后,常常会变的目光短浅,做事缩手缩尾,缺乏一定的大将风度,而且有的面对别人的成功还心怀妒忌和愤懑,觉得一样的才智,苍天对他不公,大家前段时间谈到的“凤凰男”,有一部分就是这样,所以总起来说,如果大家有条件的话,还是多给与孩子一定的物质基础,让我们的孩子活的从容活的潇洒活的铿锵有力。
       而说到女子,谈到优越的物质生活能使其将来抗拒诱惑,其实不然,有时越是优越的生活倒是越使这样的女孩无法忍受艰难的困境,倒是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女孩,能忍受一时的困顿,能从大义出发,从长远出发,艰苦奋斗,奋起而为。古时的孟母岳飞的母亲,都是伟大的母亲,都是在困境中把孩子抚养成人,并教育他们保家卫国,知书达理,以致于现在有了我们的大儒学家孟子,有了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
        谈到这两位母亲,自然说到教育问题,其实孩子富养穷养,关键在教育。一个民族的兴衰,关键也在教育。大家熟悉的古时候的“王宝钏十八年守寒窑”的故事,不正也说明这一点啊,想那王宝钏本是相爷家的千金大小姐,什么福没享过,可是人家愣是嫁给了一个什么也不是的平民“薛平贵”,而且为了他还苦守寒窑十八年,这份情,这份坚定,这份忍受苦难的决心,我们现在的人也自愧不如啊!王宝钏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显然也是与她小时候受过的教育有关与她受到的平时的家庭教养有关,尽管有一个嫌贫爱富的老父亲,可是老爹那也是为了女儿好,为了女儿的终身大事,想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尽管明知自己做的不对,有时为了孩子,一味做错事的不也是比比皆有吗?我想王宝钏她小时候的家庭教养肯定不错,要不一个相爷的大千金小姐也不会平白无故爱上一个平民的?!她看中的不就是人家薛平贵的人品吗?想想如果没有小时候受过的良好教育,她也不会苦守寒窑十八年!
        如果我们有条件,就给与孩子相当的物质基础,让我们的孩子不再重复父辈们的磨难,少走一些弯路,多接受一点良好的教育,以拓宽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内心,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斤斤计较于一件衣服,一块手表,不再靠外在的表象来装扮自己,让我们的孩子内心强大起来,让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坚强,坚定,勇敢,善良!如果我们没条件,那就给予孩子我们最深的爱,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比爱更重要,给予他关怀,给予他体贴,给予他一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从小就懂得“爱吾老以及人之老,爱吾幼以及人之幼”,将来这种爱释放出来,也必将影响一个人类。反过来再说薛平贵,虽说出身平民,但是也正是这种对平常人的爱和关怀,使他赢得了王宝钏和代战的爱,也赢得了他的王国他的天下!
      说一句时髦的话,爱孩子,就给与他最好的教育和爱吧!富养穷养,我们都要养,但是教育别放松,不在天长地久,就在当下的一点一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