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工商银行:做实体经济优质金融服务提供商

2017-11-9 17:01|原作者: 中国经营网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主线,努力形成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以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为例,11年前,工行作为首家在A股和H股同步上市的银行,创造了资本市场的多个纪录。以股改上市为契机,工行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发展道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工行进一步深耕主业、做精专业,坚守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主力军使命,坚持以新理念、新金融、新服务,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不仅实现了“量”的发展,更得到了“质”的跃升,资产、利润、资本、市值、品牌价值等核心指标持续位居全球大银行前列。5年来,工行向实体经济领域累计投放贷款超过50万亿元,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普惠金融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均有新突破。

  近年来,越来越多银行谋划进入资本市场,在为自身“补血”的同时,更为实体经济“输血”“造血”。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银行业只要坚持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强化基础管理跟风险管控,坚持按商业银行的规律来办事,保持战略的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就能够实现良性的发展,集小胜为大胜。

工行融资22亿元支持的四川凉山州风电项目

  深耕主业 与实体经济共荣

  11年前A+H股同步上市,对于工行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借此契机,工行全面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收益结构、客户结构和分销网络结构,推进经营转型,加快业务和技术创新,综合实力得以提升。此后,又根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企业和客户的现实需求,工行从一家成立初期定位于服务工商企业的银行,升级成为实体经济输送全面优质金融服务的提供商。

  《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走访中国工商银行时,易会满介绍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工行向实体经济领域累计投放贷款超过50万亿元,主动对接并有力支持了“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中国制造2025”及雄安新区等重点战略领域的建设。同时,工行“扑下身子做普惠”,组建了普惠金融事业部,统筹推进对小微、“三农”“双创”等领域的金融服务,5年来已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万亿元。

  为支持实体经济,工行注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持续围绕“三去一降一补”聚力发力。

  在支持去产能方面,工行积极促进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减少“低效率洼地”对金融资源的占用。今年上半年,工行在去僵尸企业、去产能方面所做的重组并购已经突破2000亿元;在去库存方面,工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合理满足首套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主要支持了居民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首套房占比超过九成;在去杠杆方面,工行成立了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债转股签约金额达到3455亿元。

  同时,为适应客户需求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工行主动加快由传统融资中介向全能服务中介的转变,创新运用信贷+非信贷、股权+债权、商行+投行、表内+表外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增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据悉,今年上半年,工行债券投资、理财投资、金融租赁等非信贷融资增加4500亿元,与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量的比例接近1:1,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多渠道、低成本的源头活水。5年来,工行累计承销发行各类债券规模近4万亿元,累计新增投资各类人民币债券约4万亿元,承销和投资规模均居国内市场首位。同时,近年来工行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扩大流量、改善质量”的思路,探索建立了信贷增量与存量并轨管理新机制,像重视管好新增贷款一样,逐笔把握好收回移位再贷资金的投向,确保其投放到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易会满表示,大致测算工行每年新增贷款1万亿元,存量到期收回移位再贷2万亿元,实际新投放信贷就是3万亿元,相当于1块钱发挥了3块钱的作用。

2015年5月26日,观众在“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上的工行展台了解、体验工行互联网金融产品。

  创新驱动 加快转型发展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服务实体经济虽然是老课题,但是却面临着新挑战。如今,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新阶段,面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变化,如果仍然墨守成规,恐怕难以实现对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也无法适应实体经济升级转型的要求。为此,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不断对服务方式和方向在进行着创新探索。

  以工行为例,易会满介绍道,“理性”二字是支撑工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法宝,是应对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去中介化并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武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稳为基础、为前提、为大局,把“稳”的重点放在做实基本面,稳住经营效益、资产质量和风险防控上;以进为目的、为方向、为取向,把“进”的重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营转型和深化改革创新上,在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的前提下积极谋进。

  多年来,工行始终坚持遵循金融发展规律,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在经营发展中实现速度、规模与结构、质量的相协调,实现资本、收益、风险的相匹配,致力打造“百年老店”。工行的发展之路,较鲜明地体现为一条创新和转型之路。

  股改上市以来,工行滚动实施了十年发展纲要和几轮三年发展规划,坚持一以贯之的创新和转型方针,保持了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如,先后提出并实施“三大战略”(大零售、大资管、大数据和信息化)、优化五个布局(资产、负债、渠道、国际化、综合化布局),过好“三关”(资产质量关、经营转型关、改革创新关),坚持“五个紧紧抓住”(紧紧抓住党建这个纲、紧紧抓住经营转型这个核心、紧紧抓住信贷经营这个重心、紧紧抓住服务这个基础、紧紧抓住城市行这个重点)等战略目标和思路,努力推动工行实现由资产持有大行向资产管理大行、由高资本占用向资本节约型业务、由存贷利差收入为主向多元均衡盈利增长格局、由本土传统商业银行向全球大型综合化金融集团、由银行信息化向信息化银行的转型。

  即使面对挑战传统银行业的金融科技,工行也抱以积极应对的态度,坚持创新驱动。据了解,工行一方面建立了“七大创新实验室”,深入布局并应用大数据、生物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另一方面,工行在金融同业中较早启动了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发布了e-ICBC1.0和2.0战略,构筑起了以“三平台、一中心”为主体,覆盖和贯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社交生活的互联网金融整体架构。

  目前,工行正在实施e-ICBC 3.0的战略升级,打造智慧银行。易会满介绍道,工行的总体设想是,坚持互联网发展规律和金融服务本质相结合,聚焦用户这一核心,以创造极致体验为目标,构建开放多元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加快向服务无所不在、创新无所不包、应用无所不能的“智慧银行”转型。为此,工行在行内设立了网络金融部,负责智慧银行战略的落地实施,按照“专业干、全行做、合作办”的原则,集行内外之力,共同推进e-ICBC 3.0发展。

  顾客在工行北京分行西单智能网点办理业务

  优化治理 助力稳健发展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工行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的双重优势,不断优化现代公司治理架构,推动集团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

  易会满介绍道,工行十分注重发挥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两个优势。今年上半年,该行坚决落实中央要求,将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了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同时,还创新性地将职工代表大会等内容纳入《公司章程》条款,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体系。

  易会满认为,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纳入《公司章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型商业银行治理体系的制度创新,也是制度自信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工行公司治理的重大深化优化,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的两个优势,有助于强化全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管控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大型商业银行核心竞争优势,维护公司价值持续增长。据悉,工行的做法也得到了国内外主要投资者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可。

  同时,工行不断完善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治理架构,按照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协调、有效制衡的原则,研究制定和不断修订完善公司章程、授权方案等重要公司治理基本制度,明晰治理主体各自不同的职权,建立了决策科学、监督有效、运行稳健的公司治理运作机制。

  易会满表示,工行这一独具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管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强化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创新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为广大投资者创造价值。下一步,工行的公司治理模式还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优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