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致敬佛山2.3万名“白衣天使”

2018-5-11 09:42

  5月9日零点刚过,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房里婴儿的哭声划破了夜的宁静,妇产科护士小心翼翼地帮婴儿断脐,温柔地**婴儿细嫩的皮肤,为他们清洗身上的羊水;为疲惫的产妇挽起散落的发丝,抹去额头的汗滴……

  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截至2017年,佛山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1715家,注册护士总数23403人。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前夕,我们走访了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与职位的多位护士,倾听他们的故事。

  1 温情 每一名产妇都需要被温柔对待

  禅城区人民医院澜石院区妇产科护长肖思枚将迎来她人生的第22个国际护士节。在工作中,她是冲锋陷阵的“女汉子”,她是产房里生命的迎接者、守护者,也是产妇的知心大姐。

  在产房,每分每秒都上演着生命的轮回,在这个过程中,生死较量时常在医护人员和死神间展开。如在当值期间遇到这种情况,肖思枚一定冲在最前面,为产妇和新生儿送去专业护理。

  某天,科室迎来一名急产孕妇,新生儿出生后青紫窒息,医护人员立马为其进行窒息复苏。产妇因急产宫颈深度裂伤,加上情绪紧张导致大出血。在危急关头,肖思枚主动揽下为新生儿插气管的重任,让医生专心救治产妇。

  在二值医生到来前,凭借多年苦练的插管技术,她与另一名护士配合,成功完成新生儿气管插管术,为新生儿成功输送第一口氧气。当天产妇和宝宝都顺利跨过“鬼门关”,让参与抢救的人都深感安慰。

  “这种情况,是最考验人的时候,通过考验后,一种职业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肖思枚说。

  产房的故事很多,人生百态尽在这里。肖思枚曾遇到过一位刚生完第三胎的妈妈,她当时独自躲在被窝里伤心哭泣。原因是丈夫得知出生的又是女儿,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肖思枚安静地坐在床沿陪伴产妇,用自己学过的医学心理学手法,对产妇进行安慰开导,并在护理过程中,给予这位产妇更多的生活照顾,协助其进行母乳喂养,帮助宝宝清理粪便,同时打电话与其丈夫沟通。产妇缺乏家属照顾,没人带饭,肖思枚就悄悄地给产妇买饭,送到她的床边。

  这种关照和爱护,深深感动了产妇和他的丈夫。当天下午,这位丈夫就重回产妇病床前,担起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

  “患者因为信任我们才找到我们,我们必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肖思枚说,自己最希望看到的是,产妇带着孩子,和家人平平安安地回家去。

  2 奉献 放弃休息时间上门为患者免费护理

  “神经外科接收的都是脑出血、意外事故等危重病人。”在三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的10年间,龙玉兰在这里见证了悲欢离合、人情冷暖的世间百态,但她也用自己的真心温暖了许多人。

  让龙玉兰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对老夫妻。2012年冬天,一位70多岁的老伯因车祸被送进医院。“他们家庭情况比较困难,两个儿子基本上没有来看望过父亲,女儿会定期来探望,平时就是他同样年过七旬的妻子在照料。”当时气温低到6℃,值守的阿婆还穿着夏天的拖鞋。值夜班的龙玉兰发现后心里很难受,回家后她就立刻准备了袜子、棉被送给这对老夫妻。

  当她把东西送给这对老夫妻时,阿婆特别感动,坚持将一直舍不得吃的两个栗子送给龙玉兰。“那两个栗子对阿婆来说珍贵无比,但她却那么真诚地塞到我的手中,当时心中是五味杂陈。”在这之后,“龙姑娘”这个称呼在病人和病人家属中就传开了。

  不久后,因为医药费问题,老伯提前出院,龙玉兰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阿婆,让阿婆有需要时联系自己。一天,她接到了阿婆的电话,“龙姑娘,你可以上门帮老头子清理一下吗?”于是,“龙姑娘”来到了老人远在大塘的家,帮老伯清理身体。“当时老伯身体上很多地方都生疮了,特别严重。”后来“龙姑娘”又先后3次上门帮老人家清理伤口直至老人去世。龙玉兰记得为老伯最后一次护理结束后,阿婆一直拉着龙玉兰的手说:“龙姑娘,多谢你这么久的照顾。”

  2014年,龙玉兰被调往康复科。原本走路带风的她,学会放慢脚步,陪伴病人进行漫长的康复治疗。同时,她还定期上门为3个病人进行免费护理,“基本上一个患者每周会上门护理两次。”

  2017年8月,一名神经外科患者家属专门向医护人员打听“龙姑娘”,随后加了“龙姑娘”微信,请她上门帮忙护理伤口,龙玉兰没有推辞。如今,龙玉兰专门组建了“让人性光辉在这里闪耀”的微信群,方便患者家属预约上门服务。

  护士的日常工作已经非常忙碌,休息时间还要免费上门为患者进行护理,龙玉兰的忙碌可想而知。对她来说,早上7时20分出门,晚上11时多回家,是常有的事情。幸运的是,龙玉兰的丈夫非常支持她的工作,承担起照顾孩子的事情。“每次回到家,我就躺在沙发上了,老公理解我,不仅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还会照顾我,儿子总说我没时间陪他。”她觉得有些亏欠儿子。但护士这份职业让她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一声声亲切的“龙姑娘”让她选择了坚持。

  3 思辨 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佛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病房中,护理组长钟佩珍为患者换好药后,递给病人家属一张写有煲汤食谱的纸条。家属感激地说:“谢谢佩姐!”

  这位病人口中的“佩姐”擅长对创伤骨折病人、感染伤口病人进行辨证施护,根据不同症状釆取独特的换药方法及治疗护理措施。在近20年的工作中,她解决了科室中许多疑难杂症和异常棘手的伤口,出色地完成护理工作。另外,她还熟读医理,在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中医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钟佩珍与中医结缘于16岁。中考结束后她买来一本《本草纲目》,开始自学中医。进入卫校学习的钟佩珍在选择专业时选择了中医,并深深爱上了中医。

  “对每一位病人都需要用中医思维来辨证地分析病情。”如今钟佩珍已习惯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发现一些可能被忽视的细微问题,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年前,医院为一位70多岁阿婆敷白药进行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然而敷药3天后,阿婆出现腹泻现象,经过胃科医生诊治后病情仍不见好转。钟佩珍在查房过程中发现患者敷有白药,怀疑是白药膏辐射引起阿婆腹泻。后来向医生反馈后,医生停止为阿婆敷白药膏,改用艾灸治疗,病人不再腹泻。

  同时,钟佩珍利用中医理论进行创新改革,对骨折病人、感染伤口者进行分期辨证施护和食疗施膳;对于感染伤口肉芽期的患者,她运用“脾主肌肉四肢”的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膳、功能锻炼,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对于感染伤口上皮组织形成期的患者,运用“肺主皮毛”的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膳,加快上皮组织生长,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不仅如此,她还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辨证,每天根据伤口发展情况为患者写出食疗方,将恢复情况告知患者,加强情志护理,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

  “伤口在慢慢愈合,病人会觉得看到康复的希望也会积极配合治疗,这对患者康复很重要。”钟佩珍还经常和患者分享一些能够预防疾病的中医知识,用自己的真心打开患者的心扉,如今许多患者康复后都和她成为了朋友。“我们要用爱心温暖患者的心,用技术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看到病人一个个康复是我工作的动力。”

  4 创新 积极推动护理工作改革

  临近护士节,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办公室变得更加忙碌,护理部主任张莉一边安排着护士节的工作,一边着手完善《病人安全高危风险评估及护理管理》。原来,前几日张莉被告知自己主编的这本病人安全护理管理书全部售完,然而还有60多本的订单没有交货。“我准备把它完善一下再重新进行出版印刷。”

  这位雷厉风行的张莉有着20年的军旅工作生涯。1980年她在兰州空军医院开始从事护理工作,特殊的工作环境锻造了她较为刚毅的性格,在任何事情面前都坚韧不拔。同时,也培养了她护理工作的“大局观”,推动护理工作不断创新。

  2000年来到佛山市一医院工作后,让张莉印象深刻的是,护士分为早班、正常班、晚班、夜班等7种班。“护士人员本就紧张,这种排班模式更是分散了人力。”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底线,2007年,她创新护理人力管理模式,开展护士连续排班模式改革。改革之初,不少人不理解甚至表示反对,甚至有人将反对改革的投诉函送到了院长办公室。但这并没有改变张莉改革的决心,她专门给院长写了一封信,申请进行试点改革并征求护士的意见。改革后的APN(上午班、下午班、晚班)上班模式实行了一段时间后,逐渐得到了护士们的支持,医院也成为广东最早推行APN排班模式的医院。

  此外,张莉还提出流动护士站的新管理理念,建立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ysis)失效模式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前瞻性管理,2008年实现病人身份标识管理等一系列改革创新。

  “服务只能让病人心里得到安慰,并发症不解决就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为提升护士专业技能水平,张莉为护士争取每一次进修学习的名额,帮助她们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她会引导我们,让我们看到了方向。”佛山市一医院护理部护士长向霞说,“能够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

  张莉将护理文化的内涵从服务领域拓展到专业技术领域,用情感为每位护士找到成长的方向,为她们提供“任性做护理”的平台。如今,在她的带领下,该院已培养了69名专科护士,涵盖19个专科领域,解决了100多项困扰专科的护理问题。

  “无论何时何地,我的身份就是一名护士,我的职责就是为患者服务。”在尽力提高护理专业标准的同时,张莉时刻将患者放在心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