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查看: 9229|回复: 10

佛山苗村吉岭寮头地下水疑受污染 村民长途跋涉运水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9 08: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家附近引的水,刚放出来能明显看到有絮状漂浮物;为了喝水,村民高价购买桶装纯净水或到更远的村庄运水;村庄总被垃圾的腐臭味笼罩,有年轻人睡到半夜实在忍受不了,起来驱车逃走……这是发生在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苗村及杨和镇吉岭、寮头的真事。村民们将这些都归咎于村庄附近佛山最大的垃圾填埋场——高明苗村白石坳垃圾填埋场。最近,该垃圾填埋场一期三区A单元因试运行向周边居民征求意见,村民纷纷借此说出他们的遭遇。
448a5bb32cb215f0799354.jpg
垃圾车在不停地作业,白石坳垃圾填埋场每日接收的垃圾已经超过设计的日处理量

  不过,垃圾场运营方对居民的指责并不愿意“照单全收”。究竟是谁导致垃圾场周边水质变差成为各方争论焦点。

  村民诉苦
  垃圾恶臭半夜熏跑村民

  “这是一年多前托亲戚从香港买回来的,每次拆洗没几天下面的一层就又变得黄黄的。”高明区杨和镇吉岭村一座民居里,年过半百的陈阿姨指着安装在家中厨房的一个饮用水过滤器说。她当场用透明的一次性杯子装了一杯水给记者看,里面确实明显可见许多絮状的漂浮物在浮动。“这样的水,谁敢喝?”至于水质变差的原因,陈阿姨和她的家人认为,多少与距离村子大约2公里的高明苗村白石坳垃圾填埋场有关。
  2005年年底,占地面积约为120公顷、佛山最大的生活垃圾处理场高明苗村白石坳垃圾填埋场通过验收并投入运作,负责接收处理禅城、高明的全部生活垃圾以及南海、顺德的部分生活垃圾。除了明城镇苗村外,高明区杨和镇沙水村村民委员会吉岭与寮头等自然村也与垃圾场为邻。
  慢慢地,居住在垃圾场周边的村民“见识”到了垃圾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运输车辆经过时发出的“轰隆隆”声像“打雷一样”;沿路撒漏的垃圾,让村庄不再干净;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低压天气里笼罩着村庄的那股垃圾腐烂恶臭。“去年夏天的一天,天气很热,垃圾味超臭,我儿子在家睡到半夜,实在受不了,起来开车又回杨河镇租的房子里去了。”杨和镇寮头村的村民谢叔说。
  6日,记者乘车由高明区杨西大道去往沙水片区,在蜿蜒的525县道上不断看到从禅城、顺德、南海等地开过来的垃圾运输车。村民们说,每天凌晨5时起,至当日夜间10时许,约有200多辆垃圾运输车要经过村庄开进大山深处的垃圾填埋场。
  水质变差村民外出运水
  除了噪音、垃圾污染以及臭气,村民们慢慢地发现一个更令人担忧的问题:水质变差了。
  “原本附近供村民吃水的山坑干涸了,就在村里打了一口70多米深的深水井,都打到花岗岩了,但是抽上来的水还是很差,装水的桶和煲水的煲底部都黄黄的一层垢,经常要刷。”吉岭村的陈阿姨说。即便大部分村民家里都安装了过滤器,但吉岭村部分村民们还是不敢饮用井里的水,而是不辞劳苦到距离村庄10公里外的杨和镇购买桶装水。吉岭村村小组负责人陈广生介绍,村里现有80多户,“70%都出去买水喝”。至于井水,只能勉强用来洗菜,甚至用来刷碗村民都不放心。
  “2012年,我大佬得了肠癌,我怕跟水有关,就决定出去买水喝。”陈阿姨的邻居李叔说他每个月需要去镇里买水3次,每次大概花24块钱。记者发现,村里不少人跟李叔一样,在怀疑这些年得了癌症的、40多岁的青壮年是否真的与垃圾场污染地下水有关。“以前很少人得癌症,更不要说这么年轻的人了。”有村民说。
  李叔告诉记者,他三岁的小孙子现在跟着儿子搬到了荷城居住,如果不是村里喝水成问题,可能小孙子还会一直跟着自己在吉岭生活。“有本事的人都搬走了,如果我有本事我都会搬走。”说着说着,李叔叹起了气。
  吉岭村旁边的寮头村,将近一半的老屋荒弃了。“剩下的多是老人。”村民谢叔说,垃圾场的存在加强了人们搬迁的想法。寮头村村民的生活用水引自与白石坳垃圾填埋场相邻、但地势低于该垃圾场的山头,村民反映,那水静置在桶里超过一小时,桶底就有黑泥。由于生活较为困难,留守寮头村的多数村民依然在饮用山坑水。
  在苗村,多名村民也反映因为垃圾场的存在,村里的水质变差。“一件新衫,用村里的井水洗,没过多久就会发黄,同事都问我,为什么我的衣服旧得那么快。”苗村一名在附近饭馆打工的妇女告诉记者,因不敢再喝村里的井水,她现在每天要回十公里之外的娘家运水,而苗村其他人有的会到数公里外的云勇林场或鹿洞山运水。
  各方回应
  垃圾场:启用前水质已较差,启用后水质未变坏
  设有10个监测深水井

  白石坳垃圾填埋场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运作,由全球五百强企业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中标,并成立子公司佛山威立雅垃圾填埋处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立雅公司”)投资运营。上周五,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回应了村民们反映的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在垃圾场启用前,周边的苗村、寮头等村的水质已经较差。他拿出一份由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8月做出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以证明自己的说法。记者看到,根据报告书,苗村、寮头和(填埋场)场内水塘坝下三个监测点的地下水水质一般,各监测点大肠菌群指标超标,最大超标5332倍。
  这位负责人介绍,白石坳垃圾填埋场内目前设有10个深约40米的监测水井用以监测地下水水质,“基本上按国家标准,每周监测一次”;而监测结果显示,“这么多年来,地下水并没有明显变化的趋势。”
  她进一步解释,在垃圾场启用前,场内留有周边和场内地下水的各项指标数据作为本底值;垃圾场投入运作后,每次监测得到的数据都会与本底值作比较,得出水质变化的结果。“除了大肠菌种群等指标超标外,还有就是铁、锰等个别指标偶尔波动,并没有明显变差。”她说,威立雅员工一直使用的生活用水就来自场内的地下水,但经过了比村民家更好一点的过滤和消毒。
  超负荷经营安全压力大
  “垃圾渗滤液是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浓度比一般污水的浓度要高几千几万倍,万一渗漏,其后果不可能是个别指标的波动,而是大面积的污染。”威立雅相关负责人援引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论述指出,垃圾场底部采用了3.5毫米的HDPE聚乙烯防渗膜覆盖,渗滤液要渗过膜,需要9513年;虽防渗膜会老化,但其上还有碎石排水层和轻型土工布过滤层。
  不过,上述负责人坦言,在运行安全方面,他们其实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这股压力主要来自于垃圾场的超负荷运营。
  白石坳垃圾填埋场的设计日处理量是2000吨,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每天运到场内处理的生活垃圾多达4000吨左右,远远超过了设计日处理量。同时,白石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日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能力是860立方米,知情人士称,目前其每日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已经超过其日处理能力,部分渗滤液需要违规外运到高明区内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为此,政府部门也曾介入协调。
  环保局:污水处理和排污均基本达标
  既然白石坳垃圾填埋场内及周边地下水超标已是事实,那么到底是不是垃圾填埋场运营所导致的呢?8日,佛山市环保局接受采访时并未直接回应周边地下水超标是否与垃圾填埋场存在关联,只是强调称,该垃圾填埋场建立时是由省环保部门环评和验收,并由市环保局进行环境监测。而根据长期监管发现,该项目污水处理和排污均基本达标。“即使有监测到不达标情况,也比较迅速地做出了整改,基本上不会造成什么问题。”8日下午,记者多次致电省环保部门,但均没能取得联系。
  链接
  早在2011年8月下旬,就有媒体接连曝出,当时的白石坳垃圾填埋场已超负荷运作,日处理量高达3000吨,日均产生的包括垃圾渗滤液在内的废水量约为1000吨/日,废水的处理能力已不足,当时部分渗滤液废水就违规外运到高明第三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当时,媒体援引环境监测机构提供的数据称,垃圾场当地地下水中pH、总铅、总铁和总锰含量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而据编制项目环评时的监测数据,上述指标均是达标的,显示该填埋场的运营已经使地下水遭受污染。
  质疑
  垃圾场周边村庄
  为何未通自来水

  若白石坳垃圾填埋场周边村庄均使用高明区指定水厂的水,其饮水之痛便可缓解或彻底解决。为何至今这些村庄仍未通自来水?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4月,时任佛山市副市长许国曾亲自召开座谈会,要求解决周边村庄的自来水饮用问题。8日,记者致电高明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明城镇苗村已经铺设了市政管网,正常的话,将由位于该区更合镇的合水水厂供水。但或许与村民和白石坳垃圾填埋场的利益博弈有关,村中原有的水管尚未与市政管网对接,因而村民尚无法饮用到安全的自来水;至于杨和镇沙头村委会下面包括吉岭、寮头在内的几个自然村的市政管网铺设则因约1200万元的财政资金未到位而尚未动工,“计划到2015年再解决”。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于 2014-12-9 09: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到佢地真系觉得阴功咯!
发表于 2014-12-9 09: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尽快解决问题啦!
发表于 2014-12-9 09: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垃圾场惹的祸!
发表于 2014-12-9 09: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系要霖霖办法喔!
发表于 2014-12-9 09: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晒d村民啊!
发表于 2014-12-9 09: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垃圾恶臭半夜熏跑村民
阴功猪咯!
发表于 2014-12-9 09: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咁唔得嘎!
发表于 2014-12-9 09: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话村村 通自来水,呃人嘅!
发表于 2014-12-9 09: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尽快解决问题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