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查看: 4403|回复: 5

南海缫丝如今成“鸡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9 10: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山仅存一家缫丝厂和数十名女工
  “冬天天气寒冷,手泡在水中简直是一种煎熬”。这是缫丝女每天的生活,由于工作原因,手要经常浸泡在水里。许多年轻姑娘都不愿做这一行,但在南海,仍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年复一年剥茧、混茧、选茧、煮茧……世界瞬间万变,时光从指尖流过之际,她们也从热门行业的佼佼者,逐渐成为现代经济里被遗忘的群体。
1.jpg
以前的缫丝女工作环境比较艰苦
2.jpg
麦姨在车间工作
  辉煌
  诞生首家民资缫丝厂
  民族资本家陈启沅1872年从安南(今越南)回国,1873年,在家乡南海西樵简村堡开办继昌隆缫丝厂,这是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蒸汽缫丝厂,极大地带动了机器缫丝业的发展,机器缫丝业一度成为珠三角地区的工业支柱之一,珠江三角洲也成了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中心。
  蚕丝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最早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桑基鱼塘。曾经,佛山南海西部、顺德全境、鹤山北部等地十之八九都是桑基鱼塘。
  “一早起身天未白,梳洗未完又闻鸡,离家急脚返工去”。缫丝女每天要早早起来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午饭后又要马上工作。
  南海丝厂厂长邓小钻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上世纪60年代,西樵有不少缫丝女,她们长期在烟雾弥漫中工作。邓厂长进一步解释,之所以烟雾缭绕,是因为蚕丝不热不熟是剥不了丝的。因此,要用蒸汽高温煮。女工们头顶蒸汽管,如坐蒸笼,暑天时晕倒的,一扣便是半天人工。
  求变
  发展缫丝特色旅游业
  “以前招缫丝女要求可严啦!”邓厂长告诉记者,钱眼不大,眼力差点都穿不过去。此外,由于双手并用,没有多余的手剪丝,全靠牙齿咬断,因此缫丝女要求眼明牙齐。
  随着机器化时代的来临,缫丝女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辛苦。譬如有煮茧机,加热全密封,并有通风口排出室外,而且南海丝厂把混茧、剥茧、选茧、煮茧、抽丝、真空浸丝、复摇、整理—包装等工序分为四大车间,缫丝女无须从头做到尾。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片的工厂在桑基鱼塘上矗立起来。村庄将大量鱼塘填平,设立工业区,大量工厂进驻,村民靠租赁土地分红生活。“蚕对生活环境要求很高”,邓厂长告诉记者,机器缫丝业在珠三角新农村发展迅速的同时,其为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致使这片土地慢慢地不适合种桑树和养蚕了。昔日的桑基鱼塘,养蚕缫丝,随着历史年轮的转动,成为当地人的记忆。曾经遍地开花的缫丝厂也纷纷倒闭或者转产,缫丝厂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逐渐衰落,如今只剩下南海丝厂一家仍在艰难维持着。
  邓厂长表示,他们早已尝试向文化传承方面转型。2001年,南海丝厂在保证日常工业生产的同时,向旅游观光、科普教育延伸,推出了缫丝工艺特色旅游项目,以多种形式去展示近代缫丝业的发展变化历程和缫丝的整个制作流程。
  隐忧
  吃香工作如今成“鸡肋”
  “做成世丝姑”是邓厂长的口头禅。的确,这一代人干一份工作,就是一辈子。
  1981年,麦姨被分配到南海丝厂。没想到这一干,就当了33年零两个月的缫丝女,这个月退休。一根根细若银毫的蚕丝在她手里仿佛有了灵性:捻添、打鞘、接结……每个环节仅花2秒钟就完成了!看得旁人眼花缭乱,她却信手拈来。不过,当年吃香的工作,时至今日却成了“鸡肋”。“当年一批来工厂有三四十人,如今只剩五六个人”,麦姨话语间不胜唏嘘。
  目前工厂内的缫丝女一天要站足8个小时工作,中午只有半个小时吃饭时间,每月收入三四千元。由于工作原因,手要经常浸泡在水里,久而久之会蜕皮发痒,而且手部还会有股味道,内行人一闻就知道是缫丝女。“冬天天气寒冷,手泡在水中简直是一种煎熬”。佛山本地年轻女孩子都不愿意做缫丝女,能招到的多数是广西人或四川人,但一般都做得不长。据了解,要成为缫丝女起码要学艺3年,“只要肯来学习,每天发50元,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来。”邓厂长对此直叹息。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于 2015-1-9 11: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青春献给了企业,到头来自己能得到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时代的结束,没办法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1: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靠,太不靠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1: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我觉得,这对于以人员密集为代表行业的企业来说,是没办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11: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那么热门的行业,如今已经破败了。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